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1
成吉思汗围攻不花剌时,采取了先紧后松、围三阙一、运动歼敌的战术:先以精锐的先锋军在不花剌的12座城门下屯营,后续部队随即包围外城四周,驱使以战俘为主组成的“哈沙尔”军摆开强盛的攻势,然后故意示弱于某处,网开一面放出守军,随后在蒙古军擅长的运动战和野战中歼灭之,以减轻攻坚战的消耗和损失。当花剌子模的大将阔克汗带领两万名守军退出不花剌城后,蒙古军紧迫至阿姆河边展开战斗。阔克汗全军被歼。
成吉思汗设计、指挥的两河及河中地区的一系列战役不仅使蒙古军攻占了大片土地,而且基本歼灭了花剌子模汗国的精锐主力部队。特别是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龙杰赤3城的攻取对蒙古远征军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政治中心,玉龙杰赤是该国国王阿剌丁母后一党军事势力的根据地,不花剌是河中地区贸易、宗教、文化集中地,其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意义可想而知。回头看,成吉思汗将西征主力军的首攻目标定为不花剌极具战略眼光。得此城既可切断东西两部的交通和援兵,又能扼控撒麻耳干与河中地区的咽喉,并可断绝锡尔河被围各城之援,恰似狼咬羊脖。仅此一招,花剌子模国的灭亡便成定数。《元史·太祖本纪》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只有10个字--“帝深沉有大略,运兵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