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5
高巍劝朱允炆“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与卓敬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应是解决明初藩王强大难制问题的良策。但朱允炆优柔寡断,“嘉之而不能用”。他坚决推行削藩,很快就把火烧到燕王朱棣身上。
朱允炆失误之三:
讲仁义重蹈宋襄公覆辙
公元1399年7月,朱棣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朱允炆决定出兵伐燕,并布告天下。他任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以附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率师三十万北伐。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使盛庸、平安等分道并进。当时朱允炆方锐意文治,每天与学士方孝孺等人讨论周官法度,把军事决策权交给齐泰、黄子澄二人。在部队出发前,朱允炆告诫将士:“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朱允炆天性仁孝,他明令诸将不得伤害燕王,相信是真心之言。但他没想到这句圣旨直接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胜败。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只有消灭了敌人的首领,才能彻底战胜敌人。燕王以逆犯顺,全靠他个人的威信,如果他一死,“靖难之师”便失去了灵魂,燕军便会不战自溃。朱允炆在将士出征前说出这样的话,给朱棣提供了保护伞,使将士面对朱棣时不敢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