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1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林彪作出两项决定:一请调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参加平津作战。为与平、津、塘三处共三十个师的敌军同时作战,将华北两个兵团调到平津地区,这样就有了充裕的兵力,即使在作战过程中有些失误,也能有足够力量补救。经中央军委同意,林彪于12月29日命令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分别开往孙河镇、沙河镇。1949年1月中旬,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到达指定地区。至此,集结在平津地区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第3、4、5、6、10、11纵队,华北野战军第1、2、3、4、6、7、8纵队,共四十五个师(旅)五十余万人,既可阻止平津地区国民党军的突围,又可有足够兵力攻击天津。正是华北两个兵团由原定西进绥远改为集中北平地区,就使绥远那一部分傅作义部队得以暂时保存,才有了后来解决绥远的“绥远方式”。二放弃攻击塘沽,决定攻取天津。12月26日,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亲临塘沽,仔细观察了塘沽地形,并与前线指挥员磋商后,报告林彪攻占塘沽有把握,但全歼守军很不容易,建议以主力九个纵队准备阻击北平之敌突围,以五个纵队攻取天津,以两三个师监视塘沽之敌。29日,林彪将该计划上报中央军委,获得批准。30日,林彪决定以第1、2、7、8、9共五个纵队,由刘亚楼统一指挥,攻取天津,预定十天后开始发起进攻。
二、天津守城蒋军概况
天津,是华北第二大城市,地处南北交通的枢纽,水陆交通的要冲,明清以北平作为首都后,天津就被称为“京畿门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天津是国民党军进攻华北、东北解放区的重要基地。到了1948年12月,天津与北平、塘沽之间的联系均被切断,成了一座孤城。
天津市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不足5公里。地形特点是地势低洼,河流纵横,郊区多为开阔的水网地带,市内有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新开河、金钟河、墙子河等多条河流汇入长七十多公里的海河,从西北向东南横穿市区,将市区切成两大块和许多小块。市区北部有很多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南部有许多独立建筑物,中部则是老城区,多为旧式平房。
天津城防工事是在侵华日军原来修筑的工事基础上加固加修。1947年3月开始动工修筑环城防线,当年9月基本完成。环绕市区挖有一条全长四十余公里宽十米,深三至四米,水深一至两米的护城河,护城河外侧有铁丝网、鹿砦、雷区,内侧筑有一道高三米,底宽七米,顶宽一米的护城土墙,墙上有铁丝网、电网,每三十米筑有一座碉堡,墙内有一条宽五米的交通壕与纵深地堡相连。依托这条环城防线,修筑三道防御阵地,共有各种大小明暗碉堡千余个,其中大型碉堡就达三百八十余座。市区利用高大建筑物,构成若干既能独立坚守,又能以火力相互支援的防御要点。1948年6月,陈长捷就任天津警备司令后,就按傅作义的指示,进一步加固工事,特别对解放军最有可能发起主攻的西北方向,增加构筑钢筋水泥碉堡,但因经费紧缺,人力、物资、原料等方面的困难,原定7月底完成的这一工程,直到8月才勉强动工,到天津被围前夕,才完工总工程量的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