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3
从作战原则上看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
忽视了机动歼敌的传统战法。本来,高度地集中使用兵力,是拿破仑指挥作战的一贯特点和优点。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他却多次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结果,即使在初步获胜的情况下,也不能达到彻底击溃或歼灭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吕岑和德累斯顿作战中,他一再分兵去攻打柏林,以致在决胜时刻,因为兵力不足而影响到胜利的成果。其实,当时只要歼灭俄军,柏林自然就成了法军的囊中之物。在最后的莱比锡决战中,他也没有把汉堡的达乌军和德累斯顿的圣西尔部集中起来。特别奇怪的是,他在临战前,把本来抽调圣西尔部北上莱比锡参战的决心改变了,让圣西尔率领几万人马空守德累斯顿城,实在是毫无意义。
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拿破仑一反过去机动作战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过分地看重了地理目标的夺取。始终盯住柏林而必欲攻占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就当时形势来说,夺取柏林对于达成战争的目的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可拿破仑却一再追求攻占柏林的目的。又如,在德累斯顿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实行最初的计划,继续追歼敌主力波希米亚军团,直指布拉格和维也纳,那么战场的主动权就有可能完全转到法军方面。可惜的是,拿破仑居然不敢放弃德累斯顿和易北河防线,致使原来的计划流产。约米尼后来在他的《战争艺术》一书中评论说:“如果拿破仑在德累斯顿取胜后乘胜穷追,进军波希米亚,那么他可能避免库尔姆的惨败,甚至可能威胁布拉格,从而把联军拆散。”
此外,拿破仑缺乏骑兵
不能在广阔的战场上及时获得敌方情报和扩大战果。法军新兵成分比重过大,也对拿破仑的失败有着重要影响。
联军方面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联军决定,专门攻击法军元帅们所指挥的部队,避免同拿破仑本人交锋,这正是抓住了拿破仑指挥体系的致命弱点。从整个战争进程来看,联军的行动是小心翼翼的,是迟缓稳重的,这就使他们少受了过去常常遭受的那种损失。在联军阵营中,普军老将布吕歇尔的积极大胆的行动,对整个联军起了带动作用。他大胆渡过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西北方向插入法军的侧后,既带动了过分谨慎的贝尔纳多特,也配合南路波希米亚军团造成了夹击和围攻法军的有利态势,从而牢牢地夺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莱比锡战役战败不久,拿破仑被迫回到法国,然后组建了新军以挡住联军。然而,他现在是在法国本土进行作战,而国内厌战情绪开始升高,立法院对拿破仑的征兵行动采取不合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