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4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集结五万大军伐吴,其中一万左右是少数民族。蜀军攻入吴境前期一路过关斩将打的很顺利,但是陆逊指挥吴军后,蜀军却无法进军。结果蜀军被吴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为什么会先胜后败?陆逊为什么先败后胜?
刘备方失败原因总结:
1利欲熏心,急于争夺被吴国武力夺回的荆州五郡,起兵太过意气用事。关羽在襄樊战役败北后,吴国夺回了荆州南部地区,关羽本人被俘后亦被处死在临沮。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手足情义更重于君臣情义,这个是私人方面,荆州对蜀国至关重要。
隆重对中就有利用荆州、益州扩展东西南北路线计划,荆州丢失蜀国只剩下益州本土。但是荆州不是刘备所有,赤壁之战孙刘取胜,刘备因实力弱小,向孙权提出借用南郡。既然是借用,就要有还期,这是借贷关系基本的常理,刘备却因占领汉中后实力增强,不打算将荆州还给东吴,吴国武力夺取这里也可以理解,吴国也要生存,败盟可理解。而刘备在攻打汉中时,已经还给了吴国三个郡,只剩下南郡、公安等地还在蜀国名下。余下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应该考虑哪头重哪头轻,吴国会不会应该就此满足了。
刘备因为自己的实力增强违背当初的借贷协议,这就给吴国攻打蜀国的机会了很正常。关羽失去荆州,刘备应该考虑与吴国恢复同盟,因为荆州是吴国的西大门,必须关上。汉中是蜀国的北大门,也必须要控制在己方手里,这个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刘备该懂。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对内不听劝阻,对外不顾魏国的威胁,公然起兵入侵吴国本土。
名不正言不顺兴兵是不义之举,就算为关羽报仇为口号,那也说不过去,关羽是谁啊,是蜀国的官员,并不是吴、蜀两国的局外人,刘备因为关羽同盟友关系恶劣导致失败。而去兴兵大力伐吴,这就说明蜀国只可以打人。别人却不能惹蜀国,这样是不讲理的。这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开头,没有开头也就没了过程,更没结果。
2士兵疲惫,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作战成果不理想。未能体谅士兵感受。蜀军多数人是刘备在荆州带到益州的,经过益州、汉中几年战争,这些士兵明显疲惫。蜀军的士兵已经对战争厌倦了,何况是为了关羽报仇,这些人对为谁报仇完全没意愿,迫于无奈才跟随刘备出征,士兵在这样的心理情况下,作战时基本比吴军差一大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