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南京大屠杀中“百人斩”是如何公诸于众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9

  高文彬英语极好,直到现在仍能每天在电脑上和远在美国的女儿用英语聊天。他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这里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除了大陆法以外还教授英美法的学校。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采用的恰恰是英美法系。

  1946年5月16日,高文彬抵达日本,从盟军专用的巴士上下来,步入设在原日本陆军司令部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此时,法庭开庭已经13天。

  “首批28名被告人被指控犯有55项罪状,主要被归结为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及违反人道罪。”高文彬说,“审理共经历两年半时间,开庭818次,受理证据4000多件。”


  1948年11月12日,长达1200多页的判决书终于出炉。28名日本人中,7人被处极刑——包括战争的发动者东条英机,手中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土肥原、板垣征四郎;另外21名战犯分别被判无期或有期徒刑。

  尽管出庭时间不多,但每天阅读庭审记录让高文彬对审理过程了如指掌。起初他是作为翻译来到东京的,很快就被向哲浚任命为秘书,协助搜集、整理证据。

  为了搜集更多战犯的证据,高文彬一有空就到国际检察处三楼的档案室查资料——那里集中了数不清的日本官方档案、媒体报道、机密文件,浩如烟海。

  1947年的一天,高文彬翻到了一份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那份报纸刊登了一张大幅照片——拍摄于侵华日军攻入南京不久,两个面带微笑的日军少尉军官拄刀而立。

  高文彬略懂日文,但即便是完全不懂日语的中国人,也可以从那幅照片标题中的日文汉字明白其表达的意思:百人斩……竞争……两将校。

  待到完全看完这篇报道,高文彬的肺都被气炸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