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为什么是朱元璋当皇帝?朱元璋诛杀功臣之谜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1

  谷应泰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乃论者以光武保全功臣,所封不过大县数四,所加不过特进朝请,故君臣之恩,始终不替,《鹿鸣》、《天保》,若鱼水焉。然予考(明)太祖之分封也,至尊贵者,无过韩国(公)食禄四千石,魏国食禄五千石,未尝裂土自王也。至任用者,出师则本于庙算,还军则归之禁旅,亦未尝得专征伐也。凡此内安外攘,势若犬牙;强干弱枝,何难控御。”朱元璋比之刘秀待功臣已经很微薄了,其控制也已经非常严密,可是他仍然“以一人跋扈,遂疑尾大之图,仓卒启机,傅会难明之事,株连者四万,失侯者二十,周纳深文,亦云惨矣!”(《明史纪事本末》)这就让人很难为朱元璋多说好话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即使蓝玉等人真的决定谋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了,“而伏甲之谋起,是则胡、蓝之衅,抑亦凤德之衰也。”这就像淮阴侯韩信当年被刘邦一步步逼反一样。

  但是,刘邦在对于谋反等问题上,确实处理得并无多大的过错,因为作为政治家就不能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感情去考虑问题——仁慈、义气对于普通人也许是值得提倡的美德,但对于政治却未必是这样!

  然而这一切的悲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对,是专制,是专制制度所导致的权力系统的封闭。

  历史学远远不是科学,甚至连经济学的那种表面的科学性也没有。从形成原始材料的那一刻,历史光线的传播就已经发生了折射。最后,历史成为一种在人们心中的映像,这个映像随着人自身各种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然而,历史的“客观性”还在于,越是放宽历史的视界,就越容易理解的历史演进的原动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