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偏方 > 养生 > 活血 >

热门推荐

复元活血汤

来源:未知 作者:热门网 浏览:82

复元活血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临床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部挫伤、乳腺增生症等属瘀血停滞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复元活血汤
 
方源
《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
成分
柴胡 半两[9g] 天花粉 
 
 
用法
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目录
1​基本方源
2基本组成
3基本用法
4基本病机
5配伍特点
6辩证要点
7现代运用
8基本方歌
9基本主治
10基本功用
11基本方析
12本方特色
13方论选读
14附注
15重要文献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方源
《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黄帝针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 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组成
柴胡半两[9g] 瓜蒌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6g] 大黄酒浸,一两[12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g]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用法
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 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煎服法]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病机
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于胸胁。
 
折叠编辑本段配伍特点
升降并用,祛瘀而不伤阴血。
 
折叠编辑本段辩证要点
胸胁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运用
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乳腺增生症等属血瘀停滞者。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方歌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
 
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病机分析]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方析
┌大黄(酒制,重用)──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
 
君││二药一升一降,调畅
 
│┌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
 
└柴胡││气机,攻散胁下瘀滞。
 
└引药归肝经┘
 
┌当归 ┐
 
│ │
 
臣│桃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
 
└红花 ┘
 
┌穿山甲──破瘀通络
 
佐│
 
│┌入血分消瘀血而续绝伤
 
└天花粉│
 
└又能清热散结消肿
 
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折叠编辑本段本方特色
本方特殊煎服意义] [复元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治胁痛鉴别]
 
1.本方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本方临证加减运用]
 
2.可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
 
折叠编辑本段方论选读
《成方便读》:“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瘀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且跌仆一证,其痛者在腰胁间,尤为明证。故此方以柴胡之专入肝胆者,宣其气道,行其郁结。而以酒浸大黄,使其性不致直下,随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当归能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甲片可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血瘀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花粉清之。痛盛之时,气脉必急,故以甘草缓之。桃仁之破瘀,红花之活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
 
附方一
 
七厘散(《良方集腋》)
 
方源:《补注洗冤·录集证》宋慈。卷五·救急方下。[释名]
 
组成:血竭一两 麝香 冰片各一分二厘 乳香 没药 红花各一钱五分
 
朱砂一钱二分 儿茶二钱四分
 
用法:上八味,研极细末,收贮瓷瓶,黄蜡封口。急用干渗,定痛止血,先以药七厘(1~2g)冲烧酒服之,量伤口之大小复用烧酒调敷。
 
功用:活血散瘀,止痛止血;外敷止血生肌。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方解:
 
血竭┐
 
│行气祛瘀,消肿止痛
 
红花┘
 
儿茶 ── 清热止血
 
朱砂 ── 镇心安神
 
麝香┐
 
│辛散走窜,善于行气血,止疼痛。
 
冰片┘
 
《医学发明》卷三
 
【处方】柴胡15克,瓜蒌根,当归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克,大黄(酒浸)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制法】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疏肝通络,活血祛瘀。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备注】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蒌根润燥散血,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摘录】《医学发明》卷三
 
《医方一盘珠》卷二
 
【处方】玄胡1.5克,当归6克,甘草1.8克,山甲2.1克,熟庄黄9克,桃仁5~7粒(研),红花0.9克,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一盘珠》卷二
 
折叠编辑本段附注
折叠附方七厘散
组成:上朱砂(水飞净)3.6g,真麝香、梅花冰片各0.36g,净乳香、红花、明没药各4.5g,爪儿血竭30g,粉口儿茶7.2g。
 
用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黄蜡封口,贮久更妙。治外伤,先以药七厘(0.5-lg),烧酒冲服,复用药以烧酒调敷伤处。如金刃伤重,急用此药干掺。
 
功用: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伤轻者不必服,只用敷。
 
出处:《同寿录》
 
折叠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复元活血汤与七厘散均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俱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之肿痛。但前者长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而后者长于活血散瘀,止血生肌,故善治外伤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为既可外敷,又可内服之剂。
 
折叠编辑本段重要文献
1、原书主治 《医学发明》卷3:“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2、方论选录 徐大椿《医略六书》卷23:“血瘀内蓄,经络不能通畅,故胁痛,环脐腹胀,便闭焉。大黄荡涤瘀热以通肠,桃仁消破瘀血以润肠,柴胡散清阳之抑遏,萎根清浊火之内蕴,甲片通经络破结,当归养血脉荣经,红花活血破血,甘草泻火缓中。水煎温服,使瘀行热化,则肠胃廓清而经络通畅,腹胀自退,何胁痛便闭之不瘳哉?此破瘀通闭之剂,为瘀热胁痛胀闭之专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