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3
记者发现,一些品牌4S店对热销车型加价直言不讳,表现得十分强势。同时,各家4S店对于周边同品牌经销商的加价幅度也十分了解。在上海大众一家4S店内,一位销售人员说:“别人不加价我们肯定也不敢加,要加价肯定是一起加的。”
一位参与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的专家告诉记者,加价销售有可能是整车供应商背后组织的纵向垄断行为,也有可能是经销商之间通过协商价格组织的横向垄断行为。“如果没有协商,怎么可能一个地区所有4S店的加价幅度基本上都一样?”
有专家表示,就算是个别经销商出现加价行为,也是违法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邱宝昌认为,汽车经销商针对部分紧俏车型加价销售或强制搭售等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项法律。
在汽车行业反垄断执法处罚的重要关口,部分车企已经意识到加价行为涉嫌垄断,明令禁止经销商加价。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高博对记者表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捷豹路虎还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消费者遇到经销商加价可以通过服务热线反映。
贾新光认为,此前舆论的焦点多集中在零部件企业以横向垄断合谋控制价格,以及整车企业以纵向垄断造成畸高零整比上面,一些车企和经销商因此心存侥幸,仍然想钻空子加价销售。
反垄断不能以罚代管 消费者维权需向纵深推进
部分专家指出,在反垄断高压之下仍有豪车品牌“顶风作案”加价销售,除了暴露出部分车企和经销商心存侥幸,还表现出行业监管的薄弱环节。
目前,汽车经销与售后行业监管的首要薄弱环节,仍然是垄断存在政策漏洞。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仍然导致消费者买车、修车必须依赖4S店,强化了车企和4S店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君指出,部分车企正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才能抬高定价获取巨大利润。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工商总局今年8月已发出修改完善行业法规的信号。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反垄断不能以罚代管。此前,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被罚款后均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对公司全体成员进行反垄断培训、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过去违法行为的后果并惠及消费者。多位专家对此指出,这些整改措施说得好听,但能否实现尚不得知。只有工商、价格等多部门联合起来,同时加强对零部件供应、整车销售、售后维修等多个环节的动态监管和执法,才能让市场真正回归合理。
此外,除了行政罚款,未来消费者索赔的介入,也或将促使消费者维权向纵深推进。参与反垄断论证的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苏华撰文表示,曾有消费者在湖南和山东起诉车企但均被法院驳回,两案的争议均为4S店销售原厂配件时搭售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