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2
如果价格降下来,再加上不限牌,应该说,纯电动汽车的“春天”就不远了。
事实上,今年1月28日,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宣布对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补贴政策。这一调整被解读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杭州市经信委汽车处今年2月透露,杭州市的补贴政策已经在酝酿中了,具体补贴比例与国家补贴相近,这一政策很可能最近就要出台。
也就是说,如果杭州市民打算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也许很快就能领到国家和杭州市政府的双重补贴。
由于目前客户不多,杭州可以买到的纯电动汽车也还不多。据新华社
限牌令后
北京:堵塞有所缓解,堵况仍在
北京从2011年年初开始推出购车限牌措施,新政的首个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共计1小时15分钟,与上一年同期的2小时15分钟相比减少1小时。目前时过三年,拥堵状况依旧。
上海:滋生了灰色产业链
国内最早“限牌”的是上海,1994年上海就开始通过拍卖对中心城区新增私车额度进行调控。由此催生的上外牌“灰色产业链”日渐庞大。
上海每年提供的私车牌照数量仅占全年上海新车销量的1/4,大部分车主都选择了异地上牌。还有一个数据是,上海限牌后,涌入了50万辆外地车。
广州:常态化拥堵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7月,广州限牌令首次出台,采取竞价摇号的方式。每个月新增上牌指标,一部分采取拍卖的方式,另一部分采取摇号的方式。
广州市交通部门在2013年中晒出了限牌新政试行1年后的成绩单。数据显示,限牌政策试行1年,广州新车上牌比上一年同期锐减14.1万辆,带动中心城区交通运行恶化情况明显放缓。交通部门认为,此举将广州中心区道路出现常态化、大面积交通拥堵的时间向后推移了3年以上。
专家声音
“限字令”不是万能药
有业内人士分析,治理拥堵和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使得政府使出了限牌这个“杀手锏”,这也说明现实状况与刺激汽车消费之间的冲突正在不断加剧,而治堵和环保的需求正日益占据上风。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说,汽车是很重要的一种消费品,限牌措施将迫使市场需求被抑制,这也是治堵和环保倒逼下不得已的手段。但是让老百姓被迫为城市规划滞后、环境污染的问题来‘埋单’,这样的方式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限字令”并非万能药,当前有些已经实施“限字令”政策的城市,治堵、治污效果并不明显。雾霾、堵车、噪声等由汽车过多引发的“城市病”并非中国独有,根本方法还在于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出台市场化引导手段等深层次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