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8
马伯夷介绍说,通过对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发现,高峰时段的通勤出行比例为61.7%。另据测算,北京地铁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离6至14公里的比例约为35.9%,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
马伯夷坦言,希望通过价格杠杆,让出行距离在10公里以下的乘客转乘地面公交。“前提是,我们能够尽快把地面公交的秩序,包括公交线路、线网、公交专用道进一步完善。使乘客乐意选择地面公交而达到合理分流。”
安全风险大:高峰期车厢满载率超半
此次调价,希望能用价格杠杆,把北京地铁从每平方米“挤着10人”降至5人。市交通委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常说的地铁“满载”,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即每平方米站6个人。而据统计,本市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突破1000万人次,最大客流达到1106万人次,个别线路高峰时间满载率144%,也就是差不多每平方米接近10个人。此次市政府下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中,调整地铁票价的另一个理由是“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而今年8月7日,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其中规定,北京地铁车厢内每平方米最多站5个人。
调价·流程
票制改革考虑综合因素
市交通委运输局轨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轨道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其次,由于轨道交通的拥挤,如何让地面公交能够分担其客流;三是在票价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与市民所需要承担的比重;四是从市民的角度上,通勤成本在市民的收入中所占到的比率;最后,还要考虑到包括地铁、地面公交等整个公共交通架构的调整。
四方案借鉴国外大城市
对于推出差别化票价问题,马伯夷表示,方案正在酝酿中,包括仅在高峰时间段涨价;普遍调价,即在统一票价的情况下整体提升价格;按里程计价;以及“有升有降”,即高峰时提价,平峰时降价。
据了解,目前正在酝酿的四个方案,是由市发改委在经过专家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先例得出的方案。现在市交通委运输局正在对每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比如,每个方案受到影响是哪些人?短距离出行转乘公交的目标能不能达成?价格杠杆能不能起到分流的作用?”马伯夷说。
票价调整方案将听证
市民比较关心的是,此次调价只是针对轨道交通还是将地面公交纳入考虑。马伯夷说,除了地铁,地面公交也是财政补贴的“大头”,因此相关调研也在进行中,并且会稳步积极推进。据透露,每年政府财政补贴给公共交通的费用里面,粗略算地面公交超过了2/3,也就是实际上地面公交的收入更加依赖于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