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5
国务院12日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计划》),十条内容中,多项与汽车及相关产业相关。记者认为,这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倒逼作用。
新能源汽车发展慢、低速汽车升级难、黄标车淘汰难、车油不匹配、能源转绿难等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面临全新的外部环境推动力,这正是中国下决心治理“雾霾危机”给汽车业带来的转型发展机遇。
直接上牌鼓励个人购买
《计划》提到: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尤其是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在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透露,国务院正式批复出台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办法,四部门正在制定实施细则,不日将正式启动。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放市场,以试点城市为核心扩大辐射范围,改变原有补贴方式等。记者认为,与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办法的实施背景相比,中央和地方加大对细颗粒物治理的考核力度,将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抓住“牛鼻子”,同时依靠更科学的补贴办法,清除在推广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依然要限牌、摇号等“玻璃门”。一直以来对发展纯电动汽车存在的“路线质疑”也可以偃旗息鼓了。同时,新能源汽车未来有可能因为零排放的优势,获得重污染天气不限行等更多“隐性补贴”。依靠更多补贴实惠,以及社会环境赋予使用者的更加绿色环保的“炫绿”效应,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有望加速。
建立合理补偿标准淘汰黄标车
《计划》提到: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长期以来,黄标车等老旧机动车的淘汰一直是困扰大城市的难题。因为这部分车辆排污量非常大,但是根据今年5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通常所说的私家车无使用年限限制,对行驶60万公里的引导报废。因此,环境保护如何与对私人财产使用权的保护博弈成为焦点。
目前,北京等大城市采取双管齐下的思路,一方面设立黄标车限行区域,一方面加大报废或转出补贴力度。从国务院公布的行动计划看,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也成为加快淘汰黄标车的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