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6日讯)放心,“假米”还没来到古城!
菲律宾日前传出“假米”已进入该国的市场,随即引起本地市民的关注,更担心“假米”也会顺势混进大马的市场,危及大马国人的食物安全。
甲州杂货零售商公会主席赖瑞林向本报证实,至今仍未接获来自同业的投诉或反映,指“假米”已进入甲州。
他说,目前“假米”的消息都是来自互联网,加上国内未有人正式接触,因此不必担心“假米”已进入甲州市场。
他还说,目前进入国内的白米都是必须经过国家稻米公司(BERNAS),意味着所有进口的白米都已经过检验。
“市场上的白米约有70%是经过国家稻米公司,其余的白米则是在国内种植,再交由米商直接处理和包装后推入市场。”
真伪米容易分辨
据报导,菲律宾南部巿面近日发现疑似“假米”,而该国国家粮食局也公布“假米”样本含有塑化剂,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男性生殖功能。
报导中还指出,“假米”经泡水后挤压,好像海绵一样出水,煮熟后外表如发泡胶,黏性较平常白米低,放置数天仍不腐坏。
“当局还透露,‘假米’是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也有指假米由马铃薯、番薯及塑料混合而成。”
另一方面,赖瑞林透露,市场上的白米纯度分成5%、10%及15%,用于区分当中的碎米成分;此外,纯度越高的白米售价越贵。
“白米真伪极为容易分辨出,口感、触感就是其中一个列子;此外,一旦市场上发现‘假米’,杂货零售商都有责任将其揪出以保护整个市场上的白米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