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9日讯)经济不景气,开斋节买金“豪风”也随之大削减,从过往的“大金”变“小金”,甚至还变卖旧金买新金,只为应节之际也保着皮包。
关丹East Coast Mall的 De Coast金店负责人陈宝蓝受询时指出,配合开斋节传统风俗却又面对经济不景困境,消费者买金风气削减,从大花朵及粗金条转而购买精细金吊坠,一些消费者也卖旧金买新金。
“过往,在开斋节最佳销售量的大花朵金饰,以及粗大金条或粗大的金手镯,如今,少人问津,反而是精细的金项链吊坠,立体的造型,不失大方又得体而广受落,而且适合各阶层年龄。”
她强调,若以价格而言,吊坠肯定较传统式的大花朵及粗金便宜,开斋节是巫裔全家人都得买金穿戴,在经济有限的时候,只好转个方式来应付。
人潮减少20%
她说,由于巫裔族群较响往的金饰都以大花朵及粗金链为多,但是,重量十足的实心纯金价格不菲,因此,黄金参银或白金的金饰,在今年也相当受落。
她说,市面依旧还有追求纯金的消费者,若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只好转以购买较轻巧的金饰,即符合经济效也得以满足心意,两全其美。
陈宝蓝也说,一如往年,该店引进多种应节金饰款式,但货量却较往年少,避免因销量欠佳而囤货,导致金店蒙受亏本,影响业绩。
“我在上个月开始进入斋戒月时,就陆续引进各种类的金饰,包括金项链、手镯、耳环、吊坠及装饰品等,人潮也在陆续增加,相信都在最后一分钟才涌现。”
她说,人潮若与去年相比,减少近20%。
无论如何,开斋节跫音近,买金人潮也渐热,她也保持着观望心态。
消费者货比三家
经济萎缩加上消费税落实,消费者掏腰包买金之前先货比三家,携老带幼到金店“探行情”挑款式,自行来个市场调查,看准价格再“下手”。
陈宝蓝指出,开斋节买金风俗免不了,但是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困境,精明消费者只好趁着还有时间时,做好市场调查,探行情,省却多余的花费。
她说,踏入斋戒月至今,上门的消费者不少都直言,他们是先“做功课”,做好市场行情,并不会当机立断马上买金。
她说,较早前,不少人买金投资,但今年落实消费税及马币贬值,造成许多消费者面对经济沖击,能省则省,即使为应节而买金也得货比三家。
“当然,在今年初消费税落实之前,已有消费者买金准备过年,但是比例是少之又少,大家都还在静观其变,预计在最后一分钟才来个大沖刺。”
销量比往年少50%
华珍金钻行关丹武吉乌美路分行经理张志辉指出,根据过去的经验,斋戒月是全年金饰销售量最好的月份,但今年的销量却比往年大减50%。
他说,以往的斋戒月第二週开始,买金人潮逐现,今年却未见人潮,而且每人的平均消费能力,也从以往的3000至5000令吉,降至1000至3000令吉。
“自消费税落实后,市场即变得很淡静,加上治安不靖,购金买气不强。”
他说,今年斋戒月的金饰销量虽比去年少,但比起上月销量也增加约30%,主要是该金店展开促销活动,包括以高价回收旧金、916金牌吊坠售99令吉及消费达500令吉或以上,可参加幸运抽奖,有机会抽取LED电视机。
“希望在促销活动带动下,会出现最后一分钟热的情况,友族能趁开斋节前夕,赶来购金。
他说,金饰能保值又有祝福之意,因此,巫裔都喜欢在开斋节时配载新的金饰。
“我们今年也推出约百款的金饰新设计,友族同胞多爱购买手镯、手链及项链。”
他说,巫裔消费者较偏爱916金饰,今年起金价也稳定,目前每克916金饰售17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