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 >

热门推荐

数因素冲击.只剩老顾客 双溪比力传统洋货店不低头

来源:未知 作者:热门网 浏览:59

  • 款式多、物品杂、价格廉宜是传统洋货店的特点。

 (双溪比力11日讯)随着发展洪流和时代变迁,加上消费税、令吉汇率低、经济低迷等沖击,曾是乡镇一枝独秀的传统洋货店,也步上传统杂货店后尘,沦为黄昏行业。

 传统洋货店也称百货店,售卖衣裤、布匹、鞋袜、包包等杂七杂八的家居和缝纫用品等,在90年代至2000年,百货商场、超市或霸市尚不普遍的年代,是人民购物首选。

 记者走访双溪比力3间家喻户晓的传统洋货店,发现客户不多甚至门可罗雀,洋货店以往的顾客多是华裔,现在华人几乎绝迹,如今顾客以印裔、巫裔及外劳顾客为主。

讲究人脉关係

 双溪比力万昌百货公司东主陈信文(67岁)指出,2000年,随着早夜市和超市及霸市如雨后春笋出现,价格低廉的中国货开始入侵我国,老客户年老往生后,新生代不再到传统洋货店购物,导致这个行业逐渐走下坡。

 他指出,初期,洋货店里的商品有70%本地货,30%中国货,如今却是本地货只佔40%,中国货占60%,但传统洋货店的中国货品质比不上超市外国货优良和吃香,只有怀旧的老一辈才到传统洋货店买东西,购买量大不如前。

 尽管许多人不看好传统百货店的前景,但陈信文深信只要业者还有冲劲及人脉关係良好,依然有其发展潜能。

 他认为,做生意要懂得转变和勤劳,要如何在种种沖击下杀出重围,就胥视业者求变功力。

 他说,在乡村经营洋货店讲究人脉关係,认识的人越多就能带动生意,他是通过参加喜庆宴会和与会者交流,促进生意。

 陈信文的儿子现在接手,不担心后继无人,他只担心旧客户“走”了,又不认识新生代,顾客圈缩小后,传统百货店只能苟安一隅,直至被时代淘汰。

消费税实施后生意降50%

双溪比力兴旺贸易公司东主陈礼送说,自消费税实施以后,生意量降了5成。

 他透露,年初未实施消费税时,顾客购买力已开始减弱,消费税实施后,客户购买力更显疲软。

 他指出,客户群有4成来自外劳,外劳大举回乡或人数减少,生意就大受影响,另外60%的业务来自本地,以印裔居多,巫裔居次,华裔顾客寥寥可数。

孩子不愿接手

 他感歎,传统洋货店和杂货店同病相怜,皆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他的孩子都是专业人士,对祖业没兴趣也不想接手,只是太太对自己多年努力的心血依依不捨,年纪大了可能选择退而不休。

 他考虑年老后和亲友合伙继续经营,长久以来辛劳打拼,突然闲下来很不习惯,希望老年日子有精神寄托,过得充实有意义。

 他感叹,现在的顾客学会精明消费,以往业者12小时营业,如今时间未到,没客户便提早关门,以前什幺都有卖,现在却什幺都不能卖也无法存货,滞销存货更不能退货。

 “现在的消费者很会杀价且精打细算,会先问价,货比三家才购买,我们的生意也有季节性,如学校开学前或佳节期间,生意就有好转,商品以校服、制服、必需品如书包、服装、拖鞋较受欢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