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邱玉珊
独家摄影:李文源
(士毛月13日讯)创业难,守业更难!我国在2011年获准出口冷冻榴槤至中国,在本地榴槤出口商努力下,国内猫山王品种榴槤,就有如LV手袋,攻陷在中国扎根40多年的泰国榴槤市场。
榴槤出口商这幺形容,马来西亚“猫山王”在中国是名牌,如同路易威登(简称LV)品牌般,具高品牌价值。
大马农产品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大马农品)主席陈俊踺在接受《中国报》访问比喻,若10个中国人要品嚐榴槤,这10个人都会选择马来西亚榴槤,捨泰国榴槤,因为我国榴槤品质和肉质都比泰国上佳。
纯果肉最受欢迎
他说,在中国,马来西亚榴槤每400克包装猫山王售价是200人民币(约121令吉),而每400克的泰国榴槤售价是12人民币(约7令吉),近200倍差价。
“马来西亚榴槤是走高端路线,并在中国各大主要城市有出售,包括哈尔滨等。”
他说,该公司每个月出口到中国的产量是30公吨,同时也有到香港和新加坡,而新加坡至今还是本地榴槤出口商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估计马来西亚榴槤每年出口量达1万至1万5000公吨,目前,较受中国青睐是纯榴槤果肉出口,因可製成下游产品,例如榴槤甜品等。”
马来西亚是于2011年5月开始出口冷冻榴槤到中国,成品只能是猫山王和D24品种的冷冻榴槤果肉,目前政府正在与中国洽谈出口原粒榴槤到中国。
目前我国只出口原粒冷冻榴槤至澳洲和美国,在2013年分别是5吨。
耐存待售.口感新鲜
急冻比原粒适宜出口
儘管政府目前与中国达成协议,以让原粒榴槤尽快出口;但陈俊踺认为,这仍具挑战。
他解释,由于马来西亚榴槤是在树上熟了才掉下,若摆放2至3天,就会裂口,若运送到中国超市解冻后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出售,否则会让消费者感觉不新鲜。
“相反以目前急速冷冻包装的果肉出口,让消费者在解冻后即可品嚐,较符合忙碌的现代人。”
目前进口原粒榴槤的地区有香港、印尼、澳洲和美国,其“寿命”只有2周,而最具潜质市场是台湾,目前出口商正积极推动榴槤出口台湾,唯在出口到中国则必须通过中方的食品安全条规。
陈俊踺认为,儘管冻榴槤在中国各大超级市场、榴槤专门店、餐馆及网络有销售,未来趋势是发展榴槤下游产品的专门店销售为最理想,许多消费者喜爱榴槤雪糕、榴槤煎饼、榴槤咖啡和榴槤月饼等甜品。
研发速冻技术
确保天天吃到
陈俊踺强调,马来西亚榴槤猫山王和D24品种,已在中国打响名牌,并为国家增加外汇,而该公司致力研发冷冻和加工榴槤技术,以确保365天,天天有榴槤。
他说,目前中国最“火红”的榴槤是新鲜冷冻果肉和纯果肉出口,而榴槤保鲜的关键是速冻。
他称该公司不断去学习其他国家的冷冻技术,包括使用液态氮(Liquid nitrogen frozen system)来高速急冻,确保品质及供中国市场的榴槤供应不会缺货,常年有果肉供应给下游产品,让中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吃榴槤。
他说,液态氮冷冻系统可让新鲜榴槤在10分钟内,即可零下80度冷冻,允分保存榴槤品质、味道、新鲜、芬香和营养。
“今年初4月,刚好发生榴槤短缺问题,因此必须有居安思危想法,有了新技术即可确保存货量,且稳定市场价格,避免有商家在缺货下抬高榴槤价格,并使用非马来西亚榴槤来滥竽充数。”
单打独斗开拓市场
陈俊踺回忆刚开始投资冷冻榴槤出口的辛酸史,他声称并没有获得政府协助,一切都是小商家自己去参展、促销和给予中国消费者免费试吃, 一步一脚印来开拓市场。
因此在生意上轨道后,他建议政府应协助本地出口榴槤商推广马来西亚冷冻榴槤,为榴槤品质严加把关。
自2013年开始投身榴槤出口行列,陈俊踺与妻子(该公司董事)林巧菁一同打拼,两人从错误中慢慢摸索,如何採购、生产和输送中国,致力钻研其他国家冷冻技术,也愿意投下鉅款去用心经营。
2015年的今天,他们总算熬出头,让“大马农品”品牌享誉全中国。
特製二维码仿冒
马来西亚冷冻榴槤红了,却引来“抄袭”,榴槤出口商面对冒牌货的奇招,也不惜下重本去预防阻拦。
陈俊踺说,该公司特製二维码来仿冒,除了让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来扫描二维码追溯原产品公司,更加贴一次性撕开二维码功能。
“消费者只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连线到原产品公司网站。”
他说,在马来西亚榴槤出口初期,由于是热卖品,许多商家冒充马来西亚冷冻榴槤,本地出口商负责榴槤品质,唯负责中国物流的中国经销商却不以为意,因此榴槤出口商必须自我保护,做好仿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