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1
2004年,据邵仁枚的儿子邵维锋说:“香港的生意早有方逸华打理啦!不用维铭去香港。”当时邵维铭在新加坡接受访问时直言:“我不会回香港,为什么要回去?”直至2007年邵逸夫参加颁奖礼,他的两个儿子才终于露面,双方关系开始好转。虽然有记者早前与邵维铭谈起方逸华时,他挤出笑容说:“我和阿方姐,好得很啊!”但后来又改口说:“应该叫‘方小姐’做‘邵太’。”
知情人士透露,邵逸夫日前急于卖盘,主要是避免将来发生如龚如心等一样的后人争财产场面,“眼见那么多人争财产,搞得一家人要对簿公堂,你觉得六叔不怕吗?六婶和他儿子向来感情不怎么样,趁六叔还在当然赶快搞掂啦,其实不只公司股权,六叔名下的房子都打算卖。”知情人士说。
据知邵逸夫将名下所有资产套现后,有意成立基金,不过仍未决定属慈善性质,抑或作信托基金每月支付生活费给子孙。
掌管无线及邵氏两大媒体娱乐王国的邵逸夫年届百岁,他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有钱、有名、有美相伴,六叔的百岁经历近乎完美。但对港人而言,他不应仅仅是一个传奇。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他所展现出来的勤力、敬业、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均值得香港新一代富豪效仿。
第一重身份:娱乐圈教父
不久前,本港传媒评选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六叔位居榜首。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本港‘娱乐圈明星’中惟一年龄过百的人瑞,更重要的是他所执掌的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本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邵氏出品’的影响力,甚至在港资还未全面启动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渗入内地,TVB制作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被一代人奉为“经典”;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等。
不仅如此,邵逸夫对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亦功不可没,他可以被视为是华人电影史的“活古董”。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他与几位兄长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地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由邵逸夫独掌大权的局面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57年,他只身赴港‘创业’,一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