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事解密 >

热门推荐

解读中缅铁路项目搁浅内幕:某国尽出阴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0

缅甸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进展受挫后,投资200亿美元的中缅铁路项目又遭搁浅。综合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点就是项目对缅甸无疑的有着明显的好处;缅甸对民间部分势力对中国充满着极大的不信任;

  背后都有美日的影子,日本3月向缅提供无偿援助78亿日元,并付加一定条件。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需要有迅速跟进的相应措施。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以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严峻,几乎出于被围追堵截的局面,经过这段时间之后,中国的外交明显的基本上实现了战略突围,中国领导人的每次出访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就连美国重力推出的“亚太再平衡”也名存实亡。

1.jpg

 但必须看到,外交政策取得的成果,需要跟进的配套措施明显不足,需要的人才跟不上,需要的政策跟不上,需要的项目跟不上,需要的企业跟不上。

  当然这些方面跟不上常常是“实力”不足,但就目前来看并非完全是因为这个,我想这个项目搁浅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公课做得不足,许多方面没有迅速跟进所致。试想如果缅甸的这几个项目能够落实;泰国的项目不出现问题;中东再上一批项目,拉美趁势再……。岂不更加鼓舞人心?
  
  二、不管是国内国外都要重视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是因为共产党顺应和抓住了民意。“文革”后,我们对民意表达的破坏感到恐惧,没有化时间研究如何驾驭民意,而是简单的限制他的表达。继而造成了面对美国针对中国的“人权”大棒,时常束手无策。

  另外,不是于民有利就是民意。民意不但需要经济投入,而且需要政治投入,回应民意表达、开展人文交流、重视舆论引导、进行政党合作都是驾驭民意的渠道。这些软实力严重滞后,是中国崛起面对的又一挑战。不懂如何尊重民意、驾驭民意、利用民意的领导行为必然被民意所困惑。反观中缅甸铁路出现“民意”对抗之后,中方在化解方面几乎是无所作为。
  
  三、面对“中华搭台,美日拆台”的局面,中国要有对策。近来面对中国的崛起,美日由共同制造主权纠纷的同时,发展到分工抗华。凡是可以通过制造“动乱”搅黄的由美国幕后操作,凡是不能的由日本通过“天女撒花”的形式,出资破坏。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