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6
中国国家主席21日至22日专程单独访问北部邻国蒙古。这不仅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后再次访蒙,而且是习近平第二次单独专访一个国家。这足以说明,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对蒙外交摆到了更为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蒙古国与中国关系特殊而复杂。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席卷亚欧大陆,建立了空前规模的大帝国,他的孙子忽必烈开创了元朝。有明一代,蒙古成为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外患。到了清朝,蒙古纳入统一的清帝国版图。
清朝灭亡后,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怂恿下逐步从中国分离,并在苏联支持下,于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解体前,蒙古实际上一直是苏联的附属国,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诸多方面受到苏联的巨大影响,苏联实际控制蒙古军队,并在该国驻军,因而成为中国北部的重要威胁。
习近平抵达蒙古国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成立,并仿效欧洲创立了议会民主制,近些年来其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年增长率一度达到了17%的高位。
中国早在1949年10月就与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蒙关系也变得复杂化。
从彼时起,蒙古作为横亘在中苏之间的国家的地缘战略价值就充分显现了,在冷战后期,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质上使它成为中苏对峙的前哨。这个历史背景是中国现时发展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关照。
201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期间,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在很大程度上说,蒙古是中俄之间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避免了中俄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直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风险。
蒙古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后,在中俄间奉行“均衡外交”,平行发展与中俄的关系,这意味着它完全了解自身对中俄来说重要的地缘价值,俄中先后在2009、2011年与蒙古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而蒙古从本国利益出发,实行“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在与中俄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第三邻国“美、日、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西方国家和联盟”的交往,展开了经济、政治、外交、防务等全方位合作。
同时,盟国也被西方视为北约东扩的终点,蒙古国的民主体制也为其加入这个多边军事组织扫清了最关键的障碍,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有可能随时加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