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6
阅读提示:中国政府坚信,不属于我的,时间未到不可强取,属于我的,假以时日不请都能自来!而且一定来得势不可挡!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14年前,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大会主旨演讲时披露,那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刚刚超过千万人大关。短短14年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已超过4500万人,整整翻了两番还多。这是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年会再次选择在中国举行的理由所在。
最近两年间,央视先后推出六集纪录片《大国重器》和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前者以大量事实概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后者讴歌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相继完成的五大世界性超级工程的建设进程。
支撑《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的,是中国日益强盛的工程师队伍(上海曾在2004年承办过《2004世界工程师大会》),核心是中国畅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的稳步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施一公,男,河南郑州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双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无独有偶,自上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诸如《心系祖国创新创业》栏目,集中报道国家自2008年以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进展,施一公、王晓东、张辉、甘中学、肖东、丁洪等一批“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引进的海归人才,因回国创业成绩斐然得到国家的集中褒奖。
上述看似分散的事件和报道,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通盘策划、精心组织报道以提振国人信心的有为之举。如果说,这就是被某些人一贯病诟的“宣传”,那么,这样的“宣传”在今天的中国不是太多而是依然嫌少。
曾几何时,数十万中国留学生学成后滞留西方世界不言归,这被某些人视为印证中国现时社会制度难以挽留人才的硬伤之一。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中,博士滞留西方社会的比例高达87%,以至于美国《科学》杂志毫不客气地嘲讽中国的清华、北大是“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