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事解密 >

热门推荐

春晓油田六年未产一滴油:罪魁祸首竟是日本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1


  当太阳高悬头顶时,海监船终于驶近大名鼎鼎的"春晓"平台。我们看到了日本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不停地在平台上方盘旋。随行专家介绍说,平台早在2004年就已建成,原计划2005年投产,在日方的严重干扰下,至今未能启动生产程序。

  2003年5月日本提出,由于春晓气田距日中中间线仅5公里,在该地区的大规模开采会导致"吸管效应",日方利益会受到损害,要求中国停止开发。对这种小儿科式的无稽之谈,中方当然不予理睬。但自从"春晓"开钻,日本的舰船、飞机几乎天天近前窥测骚扰,至今仍无丝毫收敛的迹象。

  2004年10月,中日就东海问题开始磋商,经过数年十几轮谈判,于2008年达成所谓"6.18共识":双方同意在实现有关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选定适当的区域迈出共同开发第一步。但由于双方对共识的解释不同,日本更强化了无理阻挠"春晓"开发的行为。
  站在海监船甲板上,目睹日本军机、船舶肆无忌惮的挑衅举动,无法令人平静。2010年1月17日两国外长会谈时,中方再次明确表示,中国对春晓油气田拥有主权权利。既然如此,已经建成的"春晓"平台当然应该尽快投入生产。

  2005年至今,投资数亿、数十亿元建成的"春晓"平台已搁置六年之久,中方不仅没有收获一桶油气,而且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海上平台的一般寿命为25年,如今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经白白浪费。在海浪的无情冲刷下,钢铁骨架的平台也在慢慢锈蚀损坏,逐渐走向报废,海底输气管道的损毁同样在加剧。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考虑任何问题都要从大局出发:国家发展的大局,战略格局的大局,中日关系的大局,但同样不能失衡的是,维权与维稳同等重要。
  台风"南玛都"掀起的海浪越来越大,望着渐行渐远的"春晓"平台,大家都在为"春晓"早日恢复生机而默默祈祷。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