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4
说到这,有些网友怕是要质疑了:“中俄能源管道要到2018年才能竣工,换句话说,那份合同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经济意义,所以你的“威逼”之说根本就站不住脚跟。”对此,我只能说这些网友看新闻不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中俄签署的世纪大单中,还有一个“预付款”条款。
呵呵,以中俄目前的准联盟关系,谁能保证这个“预付款”的数额不会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呢?如此一来,欧盟焉能不怕?众所周知,能源问题一直都是欧盟的软肋,而欧盟之所以敢在乌克兰动荡初期跟俄罗斯对着干,就是吃准了俄罗斯不敢轻易动用“能源牌”,如果俄罗斯真敢这么做,欧盟虽会受到重创,但对以能源出口为经济支柱的俄罗斯来说,这种做法无疑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但随着中俄签署4000亿世纪大单,尤其是那个“预付款”条款的存在,无疑将欧盟的“如意算盘”击得粉碎。而欧盟主席巴罗佐写给普京的那封“求情信”,更是证明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据。事实上,普京公布巴罗佐亲笔信的做法,堪称是离间乌欧关系和美欧关系的“神来之笔”。
眼瞅着欧盟要认怂,乌克兰和美国又岂能坐以待毙?果不其然,当中俄签完4000亿大单不久,美国便在香格里拉对话上“虚晃一枪”,随即将矛头对准了欧盟,开始连施“大棒”。
至于接下来发生的那些事,因为在昨天的帖子里已经说过,所以此处就不重复了。总而言之,面对中俄的连续出手,眼瞅自己的“借刀杀人”之计将要玩砸,美国人终于图穷匕见,直接让乌克兰给欧盟实施了“断气”。
而就在这时,俄罗斯亦送给了欧盟继“人民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之后的第二把刀,也就是“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将改用卢布结算”。那么,为何“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将改用卢布结算”会成为第二把刀呢?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众所周知,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超发出来的美元堪称海量,如果换做别的国家,估计早就玩完了,而美国之所以到了现在还没事,关键就在于美国拥有货币霸权。
事实上,美国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亦在利用美元霸权将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种种负面效应悄悄转嫁给全世界,进而让全世界人民一起帮美国买单。换言之,如果美元霸权发生了严重动摇,甚至出现了崩溃,那么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种种负面效应必然反噬美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