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美国教授:在中国家族影响国运的能力在下降|||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2

周锡瑞,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师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著有《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现代中国:一部革命的历史》、《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等。

周锡瑞的新著《叶》面世,探讨其岳父的家族叶家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百年命运沉浮。书中,个人、家族、国家的命运相互交缠,谱写了一曲世纪交响。

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周锡瑞几乎每一年都会来到中国,但多从媒体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研究辛亥革命、义和团,关注的对象是革命,但在他看来,当下是一个“告别革命”的时代。因而,他坦承自己“对当代中国没有发言权”。

“这对我是有利的,让我更专注中国历史。”喝了一口拿铁,周锡瑞说。

叶家重视教育而绵延百年

新京报:首先我想谈一个现象,除了你这本《叶》,罗威廉教授写陈宏谋,曼素恩教授写张家才女。是否可以说,家族史研究中国,在美国史学界是种潮流?

周锡瑞:说是一种潮流,我觉得有点过分,不过有这么几个人投入进来。这与中国写族谱的传统有关,类似的资料很多,加上很多日记、回忆录出版,资料多了起来。历史学者的工作就是根据资料的挖掘而展开。这是自然而然的。我研究历史,可能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是从史料出发,而不是从什么大理论出发。

新京报:你写叶家的百年风云,在大动荡时代,叶家何以能绵延至今,而且其所蕴含或代表的精英文化持续不断?

周锡瑞: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叶》这本书着重强调的。我搜集了族谱、年谱,可以说画出整个家族从明朝到共和国的超长画卷。在这段历史中,叶家不在国家最高层,但都有一定社会地位。另外,李中清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家庭的连续性问题,北大现在的学生多是一个阶层出来的,其他一般家庭的子女很难进入。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考查。我写的叶家,只是一个个案,不能做出什么大结论,可以说的是,一个家庭的地位能持续几百年,叶家这种延续性很罕见。

之所以能延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重视教育。在民国时,叶崇质就很重视教育,不仅要孩子们读四书五经,还请来一个老师教英文数学。到了共和国,叶方、叶笃正、叶笃义等都特别重视教育,重视孩子的修养和学习。不能不说,重视教育的传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族政治有偶然性

新京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叶笃正因为恋爱关系的破裂,对政治再无兴趣,完全投入到学业之中。这是政治对个人的另外一种影响,很有意思。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