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周恩来解释不杀日本战犯:二十年后就明白|||周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8

黄晓波:审判日本战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触及国际法的战争罪问题,当时中国的法律建设尚在起步,《宪法》才公布不久,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还未制定,可供参照的只有针对国内罪犯的《惩治反革命条例》,如何对日本战犯起诉和量刑是个难题,而这一审判又绝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当时中国关押着一千多日本战犯都是谁,外界全然不知,一旦宣布审判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1950年代正值冷战,东西方之间壁垒分明,中日两国还没有官方往来,民间团体率先开始了破冰之旅。

解说:1954年10月30日,应日本红十字会的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率领代表团抵达日本,这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向日本派出代表团,李德全此行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向日本公布在押战犯的名单。这份名单在日本社会掀起波澜,战争结束九年,1000多个日本家庭,突然得知自己的亲人尚在人间。名单公布的几个月后,抚顺、太原两地的日本战犯,陆续收到了来自家乡的包裹和信件。

1.jpg

稻叶绩(原副本华北方面第1军通信队少尉队长):离开日本已经十一年了,第一次收到来自日本的照片,家人的照片,弟弟妹妹的样子都变了,认不出来了。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去世了,信里没有写,我回到日本之后,才知道母亲不在了,当时寄来的照片里没有她,我还感到很奇怪。

解说:抚顺战犯管理所内,“东北工作团”的侦讯已经接近尾声,战犯们相继坦白认罪的同时,也被允许给家人写一封信,当时绘鸠毅头两次的坦白都被判为不合格,第三次检察院主动询问起,他在日本的未婚妻的情况。

绘鸠毅(原日军第59书团第111大队士兵):我当时已经从中国寄出一封信了,是给母亲写的,还没有给未婚妻写信,听到这个话检察院谭风先生说,你在这写吧,给了我一直钢笔,说帮我把信寄出去,我当时眼泪就出来了,那时候大家都只能寄一封信,我寄了两封信。

解说:与外界隔绝近十年,家人的消息让战犯们又惊又喜,更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已经被安排走出牢门,1956年2月,管理所传达了中央关于组织战犯进行社会参观的决定。对抚顺的日本战犯来说,这是离开苏联之后第三次坐上中国的火车,第一次是引渡完全不知目的地是何方,第二次为避朝鲜的战火向哈尔滨转移,而这一次火车没有军警,他们像普通旅客一样,走遍了沈阳、北京、上海、南京等11个城市和附近的农村。

高桥哲郎(原日军第59师团宣传报道班士兵):我们分成三班人,坐着卧铺车去参观旅行,这在人类世界的战俘、战犯的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的。所以我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成功之处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