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习仲勋被批斗后周恩来发怒:这是给国家抹黑|||习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2

2002年,一位中央领导在看望病危的习仲勋时,曾评价他“英雄一世,坎坷一生”。在习仲勋一生所遇到的挫折与坎坷中,小说《刘志丹》冤案就是最大的一个。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那么,习仲勋是怎么与小说《刘志丹》联系起来的呢?  

50年代中期,刘志丹的弟媳、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刘景范的夫人李建彤准备写小说《刘志丹》,习仲勋知道后忧心忡忡。他深知陕北根据地党的历史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即使1942年底在延安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专门召开过高级干部会议,对过去的历史问题作了决议,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现在要写关于刘志丹的传记小说,势必涉及当时各个方面有关人士,写不好就会重新引起纠葛。时任监察部副部长的刘景范对习仲勋说:“陕北的干部死的死,坏的坏,《刘志丹》这本书,你不支持谁支持?”中宣部有位负责同志也赞成李建彤的创作。刘志丹的老战友、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马锡五,也劝说习仲勋支持李建彤写小说《刘志丹》。在他们的劝说下,习仲勋改变了以前的态度,就说:你们出版一下也可以嘛!但习仲勋并未向组织出版这部书稿的工人出版社讲过什么意见。  

1.jpg

习仲勋

工人出版社从1956年开始就抓这部书的出版,李建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先后走访了300多位老同志。到1959年冬,李建彤写出了《刘志丹》小说第三稿,送给习仲勋审阅。当时正值庐山会议后全国反右倾运动时期,政治气氛相当紧张。习仲勋感到不仅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会在当事人中引起纠纷,而且也与当时多事的政治环境不相适应,因而对她的小说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她按照片断来写,不要写成大部头。然而,李建彤并未接受习仲勋的意见。到1961年春夏之交,她又送来了小说第四稿的清样。习仲勋自己工作很忙,就让秘书帮着审稿。  

秘书被小说中刘志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所提出的问题无非是技术性的问题。习仲勋先后两次召集李建彤、马锡五和工人出版社两位编辑进行座谈。马锡五也是陕北革命早期领导人之一,熟悉当年实际情况,又是保安(志丹)县人,曾任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习仲勋特别强调了写这本小说的目的主要在于教育青年一代,主要笔墨用在写毛泽东思想,把刘志丹的个人经历写成全国的缩影与毛泽东思想的缩影。这是习仲勋根据他的切身体会,为了避免引起党内再次发生纠纷,并使这部小说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刘志丹贯彻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而提出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