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老知青忆干农活:麦子当韭菜 以为花生种树上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7

央广网遂川8月21日消息(陈大洋刘祖刚)44年前,她是来自繁华大上海的女知青;如今,艰辛的农村生活,已变成播种收割样样精的农家妇女。她与中风瘫痪的丈夫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用大爱博得乡亲们的尊敬,知恩图报为她过生日、建新房……她就是下放在遂川县黄坑乡金田村的上海知青董桂珍。

1970年10月,风华正茂的18岁上海市大同中学学生董桂珍,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与50多名知青带着憧憬、心怀梦想,来到偏远的遂川黄坑,安排到密溪小学教书。下课后,与知青一起劳作。她是个苦孩子,14岁失去母亲、15岁父亲去世,所以特别勤劳懂事。

用热爱留在大山生活

1.jpg

还未来到董桂珍家,就听到黄狗狂吠,她一路小跑出来,伸出一双粗糙干枯、伤痕累累的双手来迎。当年,她可是时髦漂亮的大城市姑娘。一张饱经风霜的褐色脸庞,瘦削深陷的双颊,突兀的上腭,干瘪的身躯套着一件宽大破旧的外套。

如果不是神台上的电视机,很难相信董桂振家生活在21世纪。百余年的老土房被油烟熏的满屋黑溜,大厅摆放着一张擦的苍白的八仙桌,估摸也有10多年。东头摆着结婚时的木床,后间就是厨房,她在总共不到50平米的小土房,竟然生活了四十多年,这是笔者的第一印象。

董桂珍谈起过往,话刚到嘴边,泪水就止不住扑扑滚出来。

毕竟出身大都市,刚开始她对农村生活一窍不通,常把麦子当韭菜,以为花生种在树上,挑水摇摇晃晃洒一路,生火做饭被烟熏得眼泪直流,董桂珍初次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样样要靠自己摸爬滚打。在大集体年代,每天她跟随生产队劳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种田、种地、养猪,成了当地的“女强人”。

用真爱坚守爱的诺言

80年代,当过兵、有初中文化是农村的香饽饽。叶昌泰身强体壮、能写会算,16岁初中毕业,17岁参军,当过4年兵,是队里的主劳动力,退伍不到半年,就选为队里的会计。

根正苗红、能文善武、一表人材的叶昌泰是农村姑娘暗恋追逐的对象,怀春少女董桂珍也不例外。

那个年代,人们表达爱的方式深沉而含蓄。清澈的河水让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出爱的火花,纵有多少深情,他俩的爱心照不宣。

不留恋都市的繁华,只身留下过乡间生活,爱情给予了两位年轻人的力量,尽管家人强烈反对,董桂珍毅然同退伍在家的叶昌泰成了家。婚后生活依然艰苦,甚至上顿不接下顿,但她无怨无悔,同甘苦,共患难,2个小孩都成家立业,一个回上海,一个女孩出嫁,留下她只身陪伴着丈夫。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