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4
郑浩:1949年10月,沿着哈密瓜的芬芳和各族人民的欢呼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二军、六军抵达乌鲁木齐,和平解放的阳光,照亮了天山南北,但此时的新疆却犹如大病初愈的病人急需食物来恢复体力,美国驻乌鲁木齐副领事马克南在撤离时曾经预言,共产党的军队将会饿死在新疆,马克南只看到了新疆的贫困,却不知道二军和六军曾经在中共备受经济封锁的时候用大生产的丰收成果摆脱的生存危机。而当时带领二军深入新疆南部的王恩茂正是当年在359旅开创了南泥湾大生产的典范,因为王恩茂的到来南泥湾大生产的宏大场景又在新疆重现,也拉开这位共和国的封疆大吏与新疆的不解之缘。
解说:1950年春天,南泥湾大生产的宏大场景又在新疆重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及伊犁河谷,拉开了新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序幕。新疆军区的一号命令要求驻疆部队全部参加开荒生产,不能有一人站在劳动战线之外。
王恩茂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这张《军垦第一犁》照片就是在喀什荒原上拍摄的。
王步苍(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参谋长):王书记和我们在一个地方开荒,他也跟我们吃一样的饭。
谭铸新:(王恩茂秘书):王恩茂自己用手去搓把粪和土发酵的东西拿手搓,搓碎以后撮一点放苗的周围。他这一搓郭鹏、左齐像我们这些小萝卜头子也这样搓。
解说:每天开荒16个小时,伙食状况愈来愈差,在玛纳斯河畔每人每天只能供应200克粮食,驻北疆部队的13万军人和2万匹军马几乎都处于断粮缺草的状态,驻扎在阿里地区的进藏先遣连靠打猎为生已经坚持了近200天。与此同时,8问部队住在原始洞穴般的地窝子里还有3万人住在简易的行军帐篷中,衣食住行的简陋已经达到了极限。
这年年底,战士们在荒原上收获农作物总产量1789万斤。到1952年,新疆部队开荒800万亩,还建成了95个半机械化和马拉犁农场,战士们用3亿2千6百万公斤的粮食大丰收缓解了新疆各族人民的饥饿之苦。
谭铸新:开荒开的手攥不拢,笔拿不住,在那种情况底下,王恩茂同志每天晚上还坚持学习,在3月份春耕大忙的时候写出来《关于新疆宗教问题的请示报告》,在5月份又写出南疆社会调查,我每天晚上睡觉时候,总看见他屋里的灯光还亮着。
解说:那段日子里,王恩茂白天指挥南疆的开荒生产,晚上又到各个村庄里做社会调查。迅速掌握社情,是他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
谭铸新:调查研究的时候,每年只能啃干粮喝凉水,有时候笔冻的不下水,油灯昏昏的还在写,所以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就为他日后做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