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战国七雄夹缝中生存的小国:中山的武器装备和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9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在长期的战乱中,逐渐形成了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共12个强国的战略形势,这12国除中山国外都是中原强国。中山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灵活的战略战术,适宜山地作战的车骑战马和游牧民族彪悍的战斗精神,跻身于战国十二雄之列。

    一、武备

    战国时期的武器主要有戈、矛、戟、剑、弓矢等,春秋时武器用青铜制作,战国时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广泛使用,不仅有青铜兵器,而且出现了更为锋利的铁制武器。兵器的式样也发生了变化,杀伤力增强,并开始大量使用有远射能力的弩作为远距离交战的兵器。

    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兵器,有戈、矛、剑、弩机、箭镞、弹丸、皮甲泡饰等,还有中山国的特制武器木皮铁心殳杖、泥弹丸、银弹丸、流星石锤等。

    戈是一种勾杀用的兵器,由戈头、戈柲(用于手执的柄)、柲帽(松顶端的铜幅)、铜樽(柲末端的铜头)四部分组成。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戈中最精致的是王所用的金樽铜戈,戈头的式样与同时期的戈相同,戈樽大于常见的樽,用黄金制作,重达902克。樽上部为筒状圆銎,用以插柲。下端呈八棱形,便于手握。中间是两条方向相反、用蓝琉璃镶嵌双眼的神龙。一条龙向上攀,飞扬的双翼用白银镶嵌。一条龙向下爬,用银镶嵌昂起的双角。两条龙的额、面、鳞、毛等细部用针刺刻而成,花纹细如毫发,精美细致。

    剑是随身携带的短兵器,可斩可刺。中山国的剑一般长30至40多厘米,制作非常精巧。有的用玉作剑首和剑珌,称为“玉具剑”,有的剑柄镂雕成扭结的蟠蛇纹样,也有的不装饰任何花纹,但剑刃至今仍然光亮锋利。

    弩是春秋后期发明的一种远射用兵器,战国时中原开始广泛使用,在中山王墓亦出土了一件木郭弩机,弩机由廓、望山、牙和悬刀几部分组成。廓是机身,望山是廓上的瞄准器,牙用以钩住弓弦,悬刀就是扳机。弩机发射的箭镞在中山国也有大量发现,仅中山王墓就出土了装箭镞的“箙”9件,内装有各式箭镞500余枚。这些箭镞,有的是圆头,有的是三棱形,有的后面带有双翼。

    铁杖是中山国最著名的兵器,它的内心用铁铸成,顶端安有铜帽,外面包着涂黑漆的藤皮。《吕氏春秋·贵卒篇》曾说中山国兵士“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记载了中山国壮士手持铁杖战斗的场面。

    中山王墓中,还出土了几十枚别致的武器--银弹丸和泥弹丸。银弹丸直径达4.7厘米,重量将近500克。泥弹丸用胶泥制成,直径2.3至2.7厘米,坚硬而光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