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北洋政府出兵俄罗斯:派出精锐海陆军驻防海参崴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5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决定组织14国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政府也应邀派出海陆军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行动。

    中国在宣布参战后,成立了专门负责参战事务的参战处,由国务总理段祺瑞亲自兼任参战处督办。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扩充实力,新编了一支由4个师组成的边防军,全部装备都是从日本购配的。此次出兵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是从边防军中纪律最好的魏宗瀚师挑选的,团长为宋焕章。

1.jpg

“海容”舰与日本“三笠”舰并泊于海参崴港的奇特照片. 时当一战末期俄国爆发革命, 各国出兵占领俄罗斯领土, 中国由林颂庄少将领队率“海容“舰与英、日等国舰队共同进驻俄国远东地区

  派往海参崴的海军战舰,则是当时北洋政府两艘最大、最好的军舰之一-“海容”号巡洋舰。

    早在1917年12月,北京政府外交部鉴于俄国远东地区局势混乱,曾密函海军部,商请派军舰赴海参崴保护华侨。当时海军部答复称,海参崴目前无事发生,不打算派舰前往。1918年3月,北京政府国务会议决定派军舰驻防海参崴,电令驻南京下关的海军总司令饶怀文,先抽调2艘得力的巡洋舰前往。4月5日,北京政府应海参崴各国领事团的要求,正式确定选派“海容”号巡洋舰前往海参崴。

    “海容”舰为二等巡洋舰,是清政府在甲午战后为重振海军于1896年从德国伏耳铿厂订造的。同时订造的,还有“海筹”、“海琛”两舰。三舰为同型舰,舰长95.7米,宽12.4米,吃水5.8米,排水量2950吨,马力7500匹,时速19.5海里。舰上装备克虏伯式150毫米炮3门,克式105毫米炮8门,克式60毫米炮2门,哈乞开斯式37毫米炮4门,马克沁式8毫米机枪5门,鱼雷发射管1个,载煤量580吨,载淡水量270吨,官兵263人。每艘军舰的造价为16.3万英镑。

    1898年5月14日,“海容”舰由德国方面派员护送,先期回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月27日驶抵大沽,成为甲午战后订购来华的第一艘主力战舰。另外两艘军舰“海筹”号和“海琛”号则分别于8月底和9月底驶抵大沽。

    “海容”舰曾多次奉派到海外执行任务。1907年“海容”舰与“海筹”舰前往南洋,巡视西贡、新加坡等地,并慰问当地华侨,被称为多年未有的盛事。当年10月,“海容”舰与“海圻”舰再次前往南洋,考察商务,慰问华侨。先后到访英属菲律宾、法属西贡、泰国首都曼谷、荷属巴达维亚、三宝垅、泗水、日惹、梭罗及附近苏门答腊的汶岛、英属新加坡、槟榔屿及大小霹雳等众多港口,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此后,清政府决定每年都派军舰前往南洋慰问华侨,宣示国威。1909年“海容”舰与“海圻”舰按计划前往南洋,先后抵达新加坡、巴达维亚、三宝垅、泗水、巴里坤旬、日惹、望加锡、西贡等埠,历时2个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