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5
罗马教皇方济各 资料图片
更为开放的信号出现在2013年,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就曾经历史性的访问了梵蒂冈,并和方济各的前任本笃十六世教皇举行了1个小时的闭门会谈。会谈的内容当然不得而知,但是西方媒体称,阮富仲“寻找在不排斥共产党领导和更加开放的宗教社会之间的平衡”。
越南和梵蒂冈的交流,被一些国际学者称为“越南模式”,即越南把主教候选人名单交给梵蒂冈,由梵蒂冈选择,此后必须经过越南政府确认,最终由教皇宣布任命。虽然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不可否认,这打开了双方对话的大门。
有专家对笔者坦言,“越南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国和梵蒂冈交往的一个选项,但中国更多考虑的是政治和社会收益,如果“越南模式”增加了中国的管理成本和风险的话,就不可能很快采取。目前中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徒的实际人数与官方公布的4000多万并不完全一致,风险或许就存在这些“差额”中。
中国始终警惕西方利用宗教干涉内政,西方也确实这么做了。目前包括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在提及所谓中国人权问题时,都会把其与宗教问题捆绑在一起。
或许西方并不认为这是故意给中国难堪,但中国的国际形象确实由此变差是一个现实,进而多少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外部拓展也让中国有些被动。
不过在笔者看来,由于梵蒂冈在西方有着巨大影响,中国如果和梵蒂冈在官方接触上有了突破,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必然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外国宗教界影响政界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对西方宗教逐步开放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不仅针对罗马教皇互动并释放善意;对其他西方宗教,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也展现出了开放和包容的一面。这为中国宗教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同样是在2013年初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访问北京,习近平亲自接见。这是数十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与俄罗斯的“教皇”主动握手,象征意义也颇为明显。中国官方对东正教高级教务人员的接触模式,不排除未来会复制到中梵关系中。
至于中梵关系,能否在教皇于中国领空向习近平发电的事件中得到升华,还需要关注习近平会做出何种答复以及双方就关键问题的立场能否逐步弥合。但无论如何,教皇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也注意到,韩国之所以总是成为教皇的目的地,是因为韩国的基督教信仰者非常多,几乎是亚洲最重要的一个“传教基地”。这次方济各在韩国参加亚洲天主教徒青年大会期间,要逗留5天之久,确实还有机会向中国释放信息,以便进一步促进中国改善与梵蒂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