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0
“行为全线违规”
稀土这场战役,两年前正式打响。
2012年3月1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认为中国限制稀土、钨、钼三种原材料出口违反WTO相关规定,请求联合欧盟与美国,向WTO提起申诉。“从日本申诉的那一刻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输定了,因为违规是既定事实。”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向重庆青年报记者表示,这场关于稀土的争议,从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为什么会输?早在2012年3月20日的媒体上,便刊登了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汤婧的分析文章。文章认为,本次申诉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中国稀土材料出口限制的法律是否符合WTO规定GATT第20条(g)项(GATT不得妨碍成员方实施“与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且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措施同时实施”);第二,中国出口关税是否符合例外情形。
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在国内稀土开采和消费方面,尚未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因此该方面可能成为中国在该场诉讼中的软肋。在之后的抗辩中,应向WTO提交“证明采取了相应的国内限制生产或消费措施”的证据。而在出口税方面,如果需要WTO认可“特殊例外”,则中国必须满足程序性要件,如“与受影响的成员事先磋商”。但显然,中国也并未履行这些程序。最后,文章总结道:“在缺乏合作、沟通的前提下,独自提高关税的办法无疑在现行WTO框架下是不具有正当性的。”
资料图:稀土
资料图:稀土
两年后,当WTO专家组报告发布后,其主要理由与结论与汤婧的分析文章惊人一致。
当年,与汤婧一样用条例分析稀土争端的,还有日本某媒体编委后藤康浩。虽然后藤在文章中也小篇幅用条款来分析“中国对稀土出口限制违规”,但其重点却落在了煽动民族情绪上。利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遭遇的“油荒”影射稀土争端,将整个事件歪曲到“经济战争”的层面。
“交涉水平低下”
有预言者解释规则,讲明条款,也有预言者难以克制个人情感。
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12年3月21日,就发表了一条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预言微博:“这个事件说明,我们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官员对于WTO规则理解的水平之低下,让我感到震惊。我们只会在败诉后发表以民粹主义为主的声明,从而掩盖官员的失职。中国加入WTO后被起诉26次,全部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