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4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整个路费仅花一两银子。他临走时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丧考妣。张伯行赴任后,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檄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檄文在《郎潜纪闻》、《清稗类钞》和《清朝野史大观》中均可见到。从中可以看到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清官,跃然于纸上。
江南一带官场上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浮华奢靡之风盛行,所谓“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江南。”张伯行走马上任后不负圣望,他见巡抚衙门连帷幕也是富丽堂皇陈设豪华,让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撤掉,换成布做的。《禁止馈送檄》,就是他这时拟就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风气为之一变。
江苏六合县县令将一幅山水画送到张伯行府上,请他指教。张伯行回家后见到画幅,拿起竟从画轴里抖出一根金条来。他找来这位王知县,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县令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回到家后,从里面倒出根金条,物归原主。再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历代清官总是受贪官打压诬陷,清廉的张张伯行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接受贿赂交接考生,公然买卖举人名额。发榜后,诸多考生齐聚闯入学宫抗议官员营私舞弊。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康熙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噶礼反而捏造张伯行“七条罪状”上奏。康熙将二人都进行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