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4
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终将贪官噶礼革职问罪,张伯行官复复职。为此,当地百姓“焚香结采,拜龙亭呼万岁者,至数十万人”。康熙乘兴亲书“天下清官第一”六字予以褒奖。
张伯行在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始终以居官清正闻名朝野。“止饮江南一杯水”是贯彻他一生的不二准绳。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张伯行生长在富裕地主家庭,在他当官期间,粮食、衣物等一切花销都是由老家提供的。家境富有本身还不构成张伯行成为清官的绝对条件,成为一代清官与他崇信理学、洁己自律分不开。他曾说“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这才是张伯行的人生信条。
张伯行苏州石刻像
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一代清官张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勤职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张伯行一生勤政、清廉,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准其从祀文庙。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一位封建官吏能有此高德懿行,实在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