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青楼女子缘何万金赎男人:秦淮八艳之一寇白门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0

  换一个角度就很好解释了,她这是找到“组织”了。是“组织”,替她筹得万金,是“组织”,让她“筑园亭,结宾客”,以便于她从事反清复明的大业。同时代的诗人吴梅村和钱谦益等都在诗里表述了同样的意思。吴梅村《赠寇白门》诗“朱公转徙致千金,一舸西施计自深;今日只因勾践死,难将红粉结同心”,就很耐人寻味的,西施不是一般的美女,在祖国越国亡于吴后,她以身事敌,旨在助勾践雪亡国之耻,这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吴梅村这样的大才子,断不会糊涂到错用这种典故。何况诗中还提到了勾践,写到了“计自深”。故而编纂这首诗的程穆衡直言诗中所指寇白门的活动为“极有意”。

  当时又有一位文人闵华在寇白门死后为其画像题诗时写到:“身世沉沦感不任,蛾眉好是赎黄金,牧翁断句余生记,为写青楼一片心。百年侠骨葬空山,谁洒鹃花泪点斑?合把芳名齐葛嫩,一为生节一为生。”较之吴梅村,他的诗句说得似乎更加明白。

  “身世沉沦感不任,蛾眉好是赎黄金”,指的是义赎朱国弼之举,仅仅赎回朱国弼这样的作为也很难担得“百年侠骨”之誉,“鹃花泪点”更是典出蜀王杜宇亡国的往事。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合把芳名齐葛嫩,一为生节一为生。”葛嫩,即葛嫩娘,是和寇白门同时期的秦淮名妓,嫁飞将军孙临,共为抗清奔走,被时人视为当代梁红玉。后以兵败被俘,斥敌而死,是秦淮名妓中唯一一位在抗清活动中慷慨罹难的。闵华以葛嫩娘比寇白门,说她虽然没有抗节而死,却堪与葛嫩娘齐名,这比吴梅村用“西施”比寇白门,就更进一步,也更明确了。


  作为一个侠肝义胆的间谍,寇白门对男人的心却很难看透。她是渴望与男人相知相伴的,所以整天与文人骚客相往来,以消磨时光,每“酒酣耳热”之际,则“或歌或哭”,常常哀叹“美人迟暮”,“红豆飘零”(余怀《板桥杂记》),那种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愁苦,紧紧缠绕着这个女侠的心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