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9
双方继续在增兵。一时间,10万大军云集上甘岭,战斗规模迅速发展成战役规模。
四十五师按照秦基伟的部署,利用坑道可攻可守的优势,顽强抵抗,经过几十次拼搏后,取得了很大战果,但四十五师伤亡也达4000人。一三四团已无兵可调,团长刘占华亲自带领团部卫生员、司号员、通信员、宣传干事等守在阵地打冲锋!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终于轮到我们反击了。”
十五军还能坚持下去吗?志愿军总部在担忧,三兵团也在担忧。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征求秦基伟意见:“是继续同敌人拼下去?还是适可而止?”
秦基伟很清楚,放弃两个高地,虽然可以为十五军保存实力,但志愿军中部防线很可能崩溃。
“我们能打下去,只希望兵团在人力和弹药上给予支授。”秦基伟坚定地回答。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能不能坚持下去,秦基伟心里也没底。他在军部道德洞召开了作战会议,军师指挥员都表示要打下去,不能撤,这才坚定了秦基伟的决心。
但作为成熟的指挥员,秦基伟不能感情用事,他要把坚持打下去的把握,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他经常教育部下:“打仗不能打糊涂仗,要了解敌情,了解敌人作战特点。”为此,他提出要抓俘虏,掌握第一手情报。
很快,一名美军俘虏被抓到了秦基伟面前。他亲自审讯了美俘,详细盘问了正面美军的战斗序列、阵地纵深、官兵的情绪、哪种情况下伤亡大等情况。
通过审讯俘虏,再根据战斗情况分析,秦基伟心中有了数。他在战斗日记中写道:“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伪军(南朝鲜)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斗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用了2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意这样来拼消耗的,美军不是缺钢铁而是缺少人力……”
虽然对方还在不惜代价的增加兵力、倾泻炮弹,但秦基伟已看出,敌人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秦基伟的分析是正确的。自10月14日开始“摊牌作战”以来,美七师打了12天,伤亡过重撤下去,换上南朝鲜第二师,又打了11天,也是一败再败,再继续进攻也无所作为。于是,美军第九军团长詹金斯少将决定从11月5日起,结束对597.9高地的进攻。
而在这之前的11月2日,美七师两个营和一八七空降团,加上韩军第九师两个营,共6个步兵营,在70多辆坦克、300余门大炮、几百架飞机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据守这个高地的只有十五军八十六团的八连和1个排。100多人面对敌人6个营的进攻,但他们并不胆怯,沉着应战。关键时刻,秦基伟把一三五团一连和一三四团的部分兵力调来加强防守。这一天,敌人从拂晓打到黄昏,发起了23次冲锋,发射炮弹20多万发,但没有丝毫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