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9
“祷告毕,默然就寝。自觉今日之忍痛、抑悲、制愤、茹苦,可谓极矣。”
这一则日记显示出,蒋当日精神上受到很大冲击而又不能发作。有谁能拥有如此巨大的本领呢?除了宋美龄,恐怕没有第二人。次日,蒋日记又云:“观月独坐,意兴萧然。”9月19日,蒋又将日记起首部分涂去三行。这以后,蒋的日记中连续可见“独到黄山休息”、“独自静观自然”的记载,足证蒋、宋之间发生矛盾,处于分居状态。联系上文陆久之所述相关情节考察,这应是宋察觉蒋、陈之间“新”关系的结果。9月27日,蒋介石日记云:“正午到新开寺孔寓,与妻谈话后即回。”这一段记载颇可玩味。夫妻之间的一般谈话,没有记载的必要;特别记载而又不记述内容,说明其中有秘密。至10月3日,蒋介石日记又云:“本晚静坐后,与妻同往新开寺孔宅叙谈,即宿于此。”这则日记说明,蒋宋之间达成和解,蒋介石的独居生活结束了。
陈洁如毕竟是蒋介石的前任夫人,因不愿当汉奸而投奔大后方,蒋介石自然要加以接待并妥善安置。蒋介石此举,名正言顺,理由正当。至于是否“鸳梦重温”,这是无从确证之事。所以宋美龄对蒋、陈的重会虽然不高兴,但也不能过加指责。“醋意”不能没有,但毕竟不能成“海”。经蒋“谈话”解释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不久以后,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宋美龄荣膺主席夫人,自然更不能揪住蒋、陈旧情不放了。
1944年5月至7月流传于重庆的蒋介石的“绯闻”,所谓与某护士的“不正当关系”,所谓“私生子”云云,对于局外人也许新鲜,对于宋美龄来说,自然不屑一听。她之所以能在“辟谣会”上慷慨陈词,为蒋介石的“私德”背书,其原因在此。
文献证明,首先向美国传播“谣诼”的就是美国驻重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美国的媒体、舆论大炒特炒蒋委员长的“绯闻”,使蒋觉得脸面无光。1945年初,英美社会甚至流传蒋氏夫妇已经离婚的说法,使得蒋多次慨叹“对余夫妻之谣诼如故也”。美国人为何要这样做?这和当时美国方面企图让蒋介石将军权交给史迪威的图谋紧密相连。
美国人对蒋介石“婚外情”最感兴趣
7月9日,蒋介石送宋美龄上飞机。7月13日,中央社自巴西里约热内卢发电报道:宋美龄于13日到达当地,同行者有孔夫人宋霭龄等。宋等一行受到美国驻巴西大使及巴西高级官员的欢迎。宋将下榻关纳巴拉湾内的波罗柯伊奥岛的旅馆,预计将在此休息数周。14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