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5
李安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永安市得安县,所以他的名字里有个“安”字。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的李安,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家风甚严。李安作为长子,从小受的教育是长大要读书做官,而他偏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在两次高考落榜之后,他作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考取了中国台湾艺专戏剧电影系,离开了生长的家乡,到台北进修。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艺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李安的父亲甚至在许久以后还愤愤不已。据说李父最讨厌的两种人就是演员、船员,而两个儿子当时一个念影剧,一个念航海,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直到李安都已经是世界级大导演了,那时候台湾的“北艺大”成立了,他还跟李安讲:“该回来教书了吧,做点正经事。”
尽管父亲极力反对李安念电影,临门一脚时候还是给他买了16毫米摄影机,李安闲在家里的6年,除了妻子的微薄收入,台湾的家也不时给他接济。李安把和父亲的关系比喻为相爱一场的缘分。他一生中唯一对父权的反抗是在艺专时跑江湖式的演戏,回家后晒得黑黑的,父亲说他。那时李安已经20多岁,他站起来进屋。“我离家越远,我的能力越强,一接近父亲,人就蔫了,做事也不灵光了,想到我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就会有一种自卑感,他越壮,我越弱,他越年老力弱,我就感觉自己越来越壮了。”在《绿巨人》里,李安特意安排了一场戏,把父亲的影像用中子弹炸开,意外的是父亲居然说喜欢。李安很烦参加授予荣誉博士的过程,来回要耗上3天,但第一次被纽约大学授予的时候,他非常开心,因为父亲希望看到这一刻。拍到第8部电影时,李安才摆脱父亲的影响。
“我这个人平常时候常会被老婆骂懒、不做事、心不在焉的,不拍片的时候不晓得日子怎么过,拍的时候就很专注。”李安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语出惊人地自曝:“我怕老婆。”结婚20多年来,李安从来没和妻子吵过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怕老婆,大概是老婆讲的话常常是对的,如果真的很生气,我通常是不说话,我们从来不吵架。”
6年“家庭煮夫”
1978年,李安赴美留学,就读于依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当时的李安已经摄制过两部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和《陈勤的一天》。在留学期间,李安接受了西方正规的戏剧教育,由于他在台湾艺专的经验,只用了两年就拿到了艺术学士学位。出于对电影的向往,李安又来到以电影学院著名的纽约大学,继续学习电影制作。纽约大学电影系和纽约电影学派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电影观念深深影响了李安,伍迪·艾伦的犹太知识分子电影或多或少地使李安得到熏陶,使他在日后作品中融入了中国民族风格和幽默感。进入纽约大学后,李安拍摄了16毫米电影作品《追打》、《我爱中国菜》、《最棒艺术家》等。李安于1982年拍摄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并于第二年参加了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获得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1984年完成毕业作品《分界线》,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并获电影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