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5
张学良何时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手令又写于何时呢?有人写文章说是蒋在机场重述六项“诺言”后,张学良动了感情,非要亲自送蒋回南京,接着就在飞机旁用红铅笔写了一个手令。但从手令的字迹看却明显是用毛笔写的,写的也比较从容,不像是在机场上临时写的。198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季如迅为此专门采访了何柱国将军。何将军回忆说:“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我就在张的左右。张学良在机舱外和杨虎城边走边交代事情,我当时不同意张学良去南京。张上飞机时,我还拉过他。但张执意要走,打开我的手,走上了飞机。随后蒋介石等人也上了飞机。张学良在机场上没有走进什么房间,也没有在飞机旁写过什么东西。由此可以确认,手令是张学良预先写好的。”何将军还说张学良写字常有别字。
1986年,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发表文章说:“12月25日放蒋,是张突然决定的,事先没有得到杨的同意。只是蒋临行前,张才打电话请杨去。杨到了那里的时候,蒋已出来要上车了。张只低声对杨说,现在就放他。杨不好当着蒋的面和张争执,只好一道去送蒋。不料到了机场后,张突然交给杨一个手令,就是在他未回西安之前,东北军由于学忠统率,归杨指挥的命令。”何柱国的回忆文章则说:“双方终商定了和平解决事变条款。张将军还表示要亲自送蒋回南京请罪,以增加蒋之领导威信。……12月24日召集王以哲、董英斌和我三人,密告送蒋的决心。三人均阻之,最后建议至多送至洛阳。”当时跟随于学忠在兰州的周达夫的回忆文章说:“26日飞机送来影印的张学良亲笔信两件,一件是致杨虎城和于学忠的,大意是:蒋委员长已接受我们的八项主张,弟亲自护送回南京,所有军政事宜,请两兄共同主持,特此奉恳。另一件是致各部队长的,大意同前。”高崇民的回忆文章说:“张恐夜长梦多,就急于要把蒋送回南京,而且要亲自送蒋回去。亲自送蒋只是张自己的决定,任何人事前都没有同意的。……张学良在25日早晨到绥靖公署见到高的时候说:‘你的信我看到了,但是我们要大仁大义到底况且外边情况并不好,我们要自己请神自己送,不要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件事情只要于国家有利益,牺牲我个人或东北军团体都在所不计。’并说:‘周恩来是同意放蒋的,只是杨虎城还犹疑不决,我就去说服杨虎城。’”
以上说明,张学良在24日已决心亲自送蒋回南京,并告知王、董、何三人,手令是25日去机场前巳经写好的,同时还写了一封给杨虎城和于学忠的信,内容大致相同。手令和信交杨虎城后立即影印并分送给各有关将领。张学良陪送蒋介石回南京,虽然是个人的决断,但确实是事先经过认真考虑后做出的决定,决不是一时的感情用事,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全国团结抗战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和团体的得失,同时也为万一发生事故预先写好了手令,作了人事安排。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会断然决定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呢,史学界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形势所迫,有人说是性格使然。张学良本人对此从未有过明确的说法。1990年,在蒋氏父子相继去世后,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的采访时说,当时周恩来是反对他这么做的,“甚至到机场想把我追回来”,但我明知去南京将被逮捕,还是去了南京,因为“我是个军人,我做这件事我自己负责”,“同时我是反对内战的,我对牺牲自己毫不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