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6
积极发挥作用
周恩来在“文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往往是在毛泽东出台政策之前,通过提出正确的意见影响毛泽东,间接发挥自身作用。比如在“文革”初期,周恩来就提出一系列限制“文革”恶性发展的意见,尽管许多意见当时未被采纳,但对毛泽东是产生影响的。不久,毛泽东批准了一些稳定局面,抓革命、促生产方面的文件。又比如1972年,周恩来建议批判极“左”思潮,开始毛泽东没同意,但不久毛泽东提出以安定团结为好,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明显是受到周恩来影响的。
积极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来发挥自身作用。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总体思想是错误的,但期间也有许多正确的意见。周恩来对毛正确的意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比如毛泽东讲要抓革命促生产,周恩来就大张旗鼓地抓生产。在保护老干部方面,毛泽东有一个很好的党外朋友叫章士钊,受到红卫兵冲击,写信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出来缓解一下。毛泽东把这样的问题交由周恩来办。周恩来就列了一份要保护的干部名单,把好多人都列了上去,讲这些人是不能动的,要保护的。林彪事件后,毛泽东提出要给贺龙、罗瑞卿等平反,周恩来利用这一契机,推动解放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再如邓小平问题,1972年1月陈毅逝世,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讲:“邓小平与刘少奇不同,邓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话对邓小平有利,周恩来马上请陈毅的家属把这话传到社会上,为邓小平复出制造舆论。
巧妙阐述毛泽东的意见,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毛泽东思维很快,他是诗人,形象思维非常好,想到什么说什么,但一句话出来后,政策上不可能那么具体可操作。周恩来就利用这一点,在出台具体政策上发挥作用。比如1967年11月,王洪文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夺权,但对于什么权可以夺、怎么夺没有具体东西出台。周恩来就讲夺权是要夺的,夺什么权呢?一是夺走资派的权,不是走资派的权,不要夺;二夺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生产权不要夺。可以组织两个班子,造反派一个班子专搞文革,老的领导班子继续抓生产。再比如毛泽东讲,重点是整走资派,但什么人是走资派?怎么整?他没有讲。周恩来就讲走资派是一定要整,但走资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毛主席说的是整不是打倒。还说多数人犯一点错误不算走资派,不能把各级当权派都说成是走资派。这样使打倒面尽量减少,或者为以后解放留下余地。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意见作出自己的解释,对“文革”的错误起到限制作用。
利用“林彪事件”来纠正“文革”错误。“林彪事件”后,周恩来把毛泽东的一些失误,归结于“林彪集团”的严重错误,巧妙加以纠正。如:解放老干部问题,林彪出事后,毛泽东提出对贺龙、罗瑞卿、杨成武等要平反,周恩来就利用这个契机,争取毛泽东同意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从哪里解放起,从军队解放起。先解放将军,因为军队是林彪管的,将军被打倒可说是林彪造成的,从被林彪直接点名打倒的将军开始,陆续解放175位将军,然后再解放其他人,使许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从新走上工作岗位。再比如说抓生产。“文革”当中,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周恩来把破坏生产的罪名全加到林彪头上。林彪事件后,他说,林彪一伙破坏经济所造成的恶果这两年表现出来了,一定要把破坏性恶果清除掉。这样通过批林来恢复生产,阻力就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