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6
通过主动揽责,来纠正毛泽东的错误。周恩来把毛泽东的失误说成是自己的错误,这样纠错就容易得多。比如对大跃进的错误,他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上讲,毛泽东早就发现了大跃进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早就要求我们把指标降下来,是我这个主持经济工作的总理对主席的指示理解不到位,指标虽然降了一点,但仍然高,责任在我,我要交帐。这样的话说了好几遍。自己把责任揽下来就容易纠正,使得后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能得到顺利推行。
怎样才能不退出政治舞台?周恩来的做法是实行有效的自我保护,避免自己被打倒。他曾与别人说:“不管别人怎么打你,你自己不要倒;不管别人怎么整你,你自己不要死;不管别人怎么赶你,你自己不要走。”实际上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抗争策略。
把毛泽东的失误说成是客观造成的,从而加以纠正。比如讲1959、1960、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非常困难,原因大家知道,主要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反右倾造成的。但是周恩来讲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他讲这几年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甚至从他们这一代记事起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自然灾害。其实那三年自然灾害虽在局部较严重,但远没到粮食严重减产的程度。他讲自然灾害造成困难,那么政策调整就是面对自然灾害来的,而不是面对我们工作中的错误来调整。这样毛泽东也就能够接受。
采取毛泽东能接受的措施来纠正错误。在纠错过程中,周恩来非常谨慎,言谈举措都让毛泽东能接受,甚至也让江青所接受。1960年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一开始李富春提出方针是整顿、巩固、提高。周恩来一看“整顿”两个字可能刺激毛泽东。就把它划了,改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整顿”说明错误程度很严重,而调整就平和得多,这样毛泽东才能接受。再比如解放老干部时,中央发的社论中原来有这么一句话:“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周恩来觉得这样写虽然没错,但会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只讲老干部,那江青一伙怎么想?他们自认为代表的是新干部。于是亲手改成“经革命战争锻炼的老干部和文革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这一改谁都不好讲什么,社论得以通过。解放老干部的政策得以顺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