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明朝状元杨慎与嘉靖皇帝斗一辈子:晚年自比妓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6

  发配充军永不赦回

  谈到大礼案,不能不说说桂萼与张璁这两个人。桂、张二人都是嘉靖皇帝登基前不久的新科进士。特别是桂萼,考中进士时已年满47岁。若要按明代官员的考成法,他就是勤勤恳恳干到60岁,能当到七品县令就很不错了。大礼争议兴起时,桂、张两人都属于观政。所谓观政,并非实职,只是正式任职前的一种锻炼,若安排在刑部,就叫刑部观政;安排在礼部,就叫礼部观政,以此类推。吏部根据该人在观政期间的能力和表现,再授以实职。

  大礼争议初起,由杨廷和领导的文官集团几乎是一边倒,坚持嘉靖皇帝应该将孝宗认作“皇考”。初登大位的嘉靖虽心有不甘,但还没有力量战胜内阁。因为,尽管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但必须一呼百应方能奏效。让嘉靖皇帝憋气的是,其时一呼百应的是杨廷和而不是他这个一言九鼎的皇帝。

  应该说,杨廷和坚持的是正确的东西。历史中关于“承祧”的游戏规则,在他看来不可更改。这是文人政治家可爱的一面,亦是可悲的一面。就在大礼争执陷入僵局,皇帝与首辅处于对峙的阶段,有两个人站出来打破了平衡,他们就是桂萼与张璁。

  两人看出嘉靖皇帝的焦躁与不满,立即意识到这是他们出人头地的绝佳机会,于是策划于密室,各自写出反驳杨廷和奏章上呈。大意是“凡大孝根心之人,未有不敬重亲生父母者。敬父母就是敬祖宗,敬社稷。皇上为亲生父母正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是苍生百姓的楷模。”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收到这道奏章后,大喜过望。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本来就很脆弱,桂、张二人的奏章立刻就打破了平衡的格局,杨廷和等大臣随即陷入被动。

  桂萼、张璁两人迅速升官,先后被调往南京任刑部主事。如果说观政级别相当于科长,这个刑部主事就相当于正厅级干部。

  桂、张到了南京,又迅速纠合在一起,就大礼案继续给皇上写奏章。嘉靖皇帝有了奥援,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导致内阁大臣的总体辞职。

  杨廷和一走,文官中再没有像他这样精明强干坚持原则的强势人物了,相权再也无法制约皇权。杨廷和致仕回家时,嘉靖已经18岁。经过3年的磨炼,他已从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变成了猜忌刻毒的政治家,不但懂得报复,也懂得权术。于是变本加厉,决定提拔一批忠实于自己的官员。在他眼里,最应该受到重用的,当然还是桂萼和张璁。但他知道单单提拔桂萼和张璁,会引起朝臣的非议。于是采取迂回措施,决定补充八名翰林院学士,将桂萼与张璁放于其中,打头的,却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