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6
戚继光
接下来便是大家熟悉的戚继光了。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元末至明朝,日本海盗和走私者勾结中国奸商屡屡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国人称之为“倭寇”。公元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东南沿海地带,戚继光与俞大猷奉命抗倭。抗战一开始并不顺利,戚继光、俞大猷因错失时机而未能遏制倭寇气焰,使倭寇得以做大。戚继光戴着通倭的嫌疑,决定立功赎罪。一次,戚继光看到了其治下的浙江金华、义乌几伙无业游民在街头的火并,突然想到自己统领的正规军战斗力薄弱,而这些无业游民彪悍骁勇,如果得以合理规导收编,完全可以大大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于是戚继光收编了金华、义乌游民三千余人,对他们进行正规军事训练。这便是历史上与“岳家军”齐名的“戚家军”。作为私募的民兵武装,戚家军虽然没有朝廷的正式编制,但也因此具备灵活机动的体制,能够让戚继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摆脱朝廷的不合理遥控。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湿地沟壑、河网密集的特点制定“鸳鸯阵”,阵势以冷兵器冲锋,火兵器(鸟铳)掩护,已初具近代阵地战雏形。又针对倭寇长刀,在先人的经验上改良和推广一种以竹为原料插上尖刺的武器——狼筅。对于长刀,狼筅既可以抵挡,又可以勾拉,还因为尖刺较多而易于攻击,体积较大而便于横扫,而且竹的外形也便于集体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