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细数中国古代的三大著名抗日名将:古代抗日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6

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更是芳馨悱恻,忠爱缠绵。戚继光的抗倭,也留下不少传奇故事,比如《辕门斩子》的故事,虽然羌无故实,但也表达了民间对戚公伟岸人格的某种合理想象。

  李如松

  戚继光抗倭后的近三十年,日本以国家的名义酝酿了一场对中国的入侵。于是一个叫李如松的明朝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辽东铁岭卫人。祖先是朝鲜内迁到中国的移民。李如松的对手,就是大家熟悉的丰臣秀吉,丰臣的手下有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1591年,丰臣秀吉修书朝鲜,希望朝鲜能体自己做侵略明朝的向导。这时朝鲜分为东西两党,东党认为日本这一举动对自己有利,可以同意,而西党认为这必定会连带侵略朝鲜。愚蠢的李朝政府相信了日本,对日本毫无戒备并愿意为虎作伥。第二年,丰臣秀吉派20万兵入侵朝鲜,朝鲜大败,连忙向明朝告急,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鲁诸军,开始了抗日援朝。李如松东渡朝鲜后,于平壤大破日军。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之战。当然,在壬辰之战后,李如松在碧蹄馆遭遇了日军的伏击,损失惨重,但之前的平壤之战已经奠定了中国对日本的上风。平壤之战后,日本依然做困兽犹斗,中日之间也几番消磨,甚至出现了明朝万历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而丰臣秀吉拒不接受,又启边衅的怪事。直到丰臣秀吉死后,日本才退出朝鲜。整个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明朝以4-7万之众(其中5-6万的朝鲜兵),抗击倭寇12-18万人,无疑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这场战争遏制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体现了大明军队誓死捍卫国土的决心,也粉碎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明的野心。而朝鲜对明朝的襄助感恩戴德,明亡之后,朝鲜李朝仍然沿用明朝正朔,以崇祯为年号。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记住了刘仁轨、戚继光、李如松,也记住了他们身后的左宝贵、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记住了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记住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以及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忠魂。抗日已经由民族经验上升为共同记忆。当然,古代的抗日战争规模较小,时间较短,和20世纪的全民抗战、八年抗战有所不同。但中国人民不畏强御,不让寸土的强大民气亘古不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