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9
可就是这本身出自崇祯“私房钱”的五千两银子,周奎还趁火打劫,雁过拔毛,只取出其中三千两捐了,净得两千外快。皇帝的老丈人都捐了,其它人再不掏腰包实在说不过去。出任首辅多年的魏藻德,家藏万金,只拿了五百两银子意思意思。不过,与这些叫苦装穷的大臣阁老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住在彰德门外的六十多岁的老汉。他不肯做“大顺”政权的顺民,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得──四百两白银全部捐献给朝廷,充作军饷。崇祯皇帝闻听大喜,将有名无实的“锦衣千户”官衔赐给老汉。可怜这老汉的“锦衣千户”仅做了一天,次日崇祯皇帝便以发覆面光着一只脚自缢于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崇祯皇帝的宫内搜出白银是多少呢?时以工部员外郎的官衔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在他的《甲申纪事》一书中说:“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节慎库为工部矿银的收入仓库,主要提供宫廷使用。赵士锦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至于捐一文钱都肉疼的国丈周奎呢,城破后,农民军从他家中搜出的现银就多达五十三万两,果然应了徐太监“广蓄多产,后来何益”那句话。
为了节省一百万白银而丢掉三千多万乃至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明白账,可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到死也没有算清楚。也就在明王朝灭亡的这一年的年初,崇祯皇帝召见阁臣时曾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但他如何对待处理私房钱的态度肯定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