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名将吴起引发千年争议 吴起为争功名不择手段?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3

  吴起杀妻。中国古代谈起“不义之人”, 往往要列举以下坏典型──易牙蒸子媚君、吴起杀妻求将、杨广弑父篡位。不过史家论及春秋战国时的兵家,又通常将孙武、吴起并列。吴起出仕鲁、魏、楚三国均建奇功,且留下用兵治国的《吴子》启迪历代兵家。军事才干如此受推崇的吴起,道德上却备受质疑,在今天,他的经历同样能引发人们去思考如何处理功利追求与道德底线的关系。

  辉煌与阴影,都集中到这个引发千年争议的名将身上。

  在群雄争霸的战国初期(约公元前440年),吴起出生于备受强邻欺凌的弱邦卫国。在他年少时,家境即由富庶走向败落,这种环境造成了他求胜心强,热衷功名,却又狭偏易狂的心理。据史籍记载,吴起为出仕送礼而耗尽家财,结果一官未得,反受同乡讥笑。他由此狂怒,竟杀死非议自己的30多个邻人后逃往鲁国,临行前声言不做卿相不还家。

  此后,吴起求学于儒家大师曾子,却因在母亲去世时不回家吊丧,被注重孝道的老师逐出。于是,求官若渴的他便横下一条心在鲁国从军,悉心攻读兵法,并在齐军来攻伐时拜见鲁君献策请缨。鲁国人见他岳父家是齐国名门,不愿重用,吴起便斩下妻子首级,换来鲁君封他为将统军,也由此留下千古骂名。

  吴起也确实是个军事天才,弱小的鲁军经他训练统领,竟一战便击败在春秋战国时素称强大的齐国。不过作为孔子同乡的鲁人不齿于吴起之德行,擢升他的鲁君看到此人如此心狠手辣也深感惊悸,不久便把他辞退。吴起转投魏国,被正准备变法求强的魏文侯起用。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吴起在魏26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同时又“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任魏西河(今陕西省境内)守将时,一再以少量兵力击败庞大的秦军,占据了黄河以西700里之地,使原来强大的秦国一度岌岌可危,魏国变成战国头强。

  魏文侯死后,武侯即位,吴起又不受信任,转而投奔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仅一年便创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显赫成就。这个外来户仕途上一步登天,又提出种种变法措施,招致楚国众多贵族嫉恨。悼王刚死,那些大家贵族便招呼弓箭手围住前去致祭的吴起。尽管吴起临危显智谋,趴在了按礼教神圣不可侵犯的故王遗体上,期冀弓箭手放过他,孰料乱箭还是如雨点般射来,吴起身中数箭,倒地而亡。楚肃王继位后,严格按照楚国的法律“以兵器触及王身者,夷三族”,挨个追查当初箭射楚悼王尸体者,找到了70余家,全部满门抄斩。吴起这一死法,也算为自己报了仇,拉上了好些垫背的同死鬼。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