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和珅之死:嘉庆帝诛杀和珅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0

  英人称之为“成熟的政治家”

  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和珅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缅甸、琉球(今日本冲绳)和南掌(今老挝)等国的使臣,负责全权处理与朝鲜及英国的外交事务。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派遣有丰富外交经验的英国驻孟加拉国总督马戛尔尼勋爵担任使团正使来华,目的是完成英国国王和政府的使命,在中国“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致的商务利益和外交权利”,“设法增加我们对中国的输出,以及经常运送其它为中国人所喜爱的大不列颠及我们印度领地的产品和制造品”。马戛尔尼配备了精于军事和精通科学与技术的人员共七百余人及大批礼品而来。清朝官员开始并不了解其真正意图,还以为是恭祝乾隆皇帝万寿的“贡使”。乾隆谕令“至接待远人之道,贵于丰俭适中,不卑不亢”。

  马戛尔尼使团于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到达北京。由于此时乾隆正在热河行宫避暑,特令使团赴热河谒见。双方首先在觐见皇帝的礼节上发生分歧。清朝坚持贡使觐见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的礼仪,英使坚持以谒见英王陛下的单腿下跪礼代之。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几乎破裂。和珅与英国特使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交涉,最后使英使同意按清廷礼仪行礼。事后英国特使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八月十三日,乾隆83岁生日的那天,在热河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举行庆寿典礼,英使马戛尔尼由和珅等带领,“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表文”(乔治三世女王国书),乾隆接受了表文,并向英国国王和使团正副使臣回赠了礼物。宴后,和珅陪同使臣游览了避暑山庄。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当英国国王向乾隆祝寿的表文译出后,和珅立即向乾隆报告英王有“遣使留住京师”之意。乾隆摆出种种理由,认为“其事断不可行”。其实在此之前,马戛尔尼曾与和珅进行“暂短的会晤”。但马戛尔尼发现和珅“虽然和蔼可亲,谦虚有礼”,却不肯答应他的要求,使马戛尔尼毫无办法。马戛尔尼千方百计想把谈话引入正题,但始终不能如愿。马戛尔尼后来回忆道:“我对中堂(和珅)的机智不能不深表钦佩。那天,我绞尽脑汁要求他讨论正题。他却总是竭力回避,每当有可能与我谈及正题时,他立即巧妙地躲闪过去,设法把我的注意力引向周围的景物,请我欣赏湖光山色,向我们讲解秀丽的山庄和亭台楼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