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揭秘:抗战初期蒋介石为何疯狂“剿共”?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9

  国难当头之际,蒋介石依旧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准他的军队和人民抗战,反而加紧“剿共”。

  为了能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和红军,蒋介石急于向日本侵略者妥协。他一面下达“侈谈抗日者杀勿赦”的反动命令,破坏长城抗战;一面派亲日派头目黄郛北上与日军谈判,再次妥协投降。

  5月31日,国民党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根据这个协定,国民党政府承认中国永远不能收复东北失地,而且又把绥东、察北、冀东划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而中国不能驻军的地区,使华北门户洞开,为后来华北事变的发生种下了恶果。这一协定丧权辱国的程度,可以说不亚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

  面对日军大举入侵,蒋介石倒行逆施,执行卖国不抵抗政策,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给了日本侵略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于1933年1月11日发表宣言,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抗日的三条件下,愿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共同对日作战协定。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6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发布《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反对国民党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塘沽协定》,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对人民竭力进攻,对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卖国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团结起来,为收复失地、保卫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大力支援红军和一切抗日爱国力量的抗日反蒋行动。形势的发展对中国革命是十分有利的。

  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人民群众,纷纷集会,发表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和准许组织抗日团体。许多地区的工人节衣缩食,捐款购买飞机,支援抗日。海外侨胞也通电呼吁出兵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一部分官兵也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长城各口的中国守军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情绪推动下,与长城内外民众义勇军相配合,自动奋起抗击日寇。

  宋哲元率领第29军在长城喜峰口英勇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大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

  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全军北上抗日的要求,并组织了“援热先遣队”,从漳州等地出发,取道粤汉路入湘,准备北上抗日。蒋介石拒绝十九路军的正当要求,并严令“援热先遣队”火速回闽,继续“剿共”。十九路军广大官兵极为愤慨,为日后发动“福建事变”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