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5
南京政府成立后,张静江呼吁全国转入建设,他对人说:“总理(孙中山)提过的,革命就要建设,不建设,革命就要失败。因此,我党政军都可不管,惟有建设,我是一定要干的。”他的呼吁得到了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的支持。1928年 2月,国民党中央作出了决议,成立建设委员会,直属国民政府,由张静江任主席。
1929年,张静江就组织举办了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开我国商贸博览历史之先。他还从发展基本建设入手,确立铁路、电气、通讯、水利为国家第一先上项目。亲自选人才、定计划、设结构、筹经费,强调勤俭快捷的办事作风。先办电厂,又筹建全国无线电台,创办淮南煤矿,开办江南汽车公司、淮南铁路公司。建设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至 1938年的十年间,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拿政府薪水的张静江仅领公款十余万元,而为国家创造财产达五千余万元,为后来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准曾说,“革命者在革命胜利后应从理想主义走向经验主义”,张静江可以说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如此,相当多的革命者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旗帜下走向自己的反面,以革命的名义腐败,享受、独占权力。张静江在革命的异化年代不可避免地被排挤出权力的核心,他以盟兄之患难帮助蒋介石执掌最高权力,但他并没有分享什么权力,反而跟盟弟逐渐疏远。当宋子文的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他就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最后,花甲之年的张静江在空门中找到了归宿。
张静江的晚年备受冷落,只到死时才又极一时哀荣。1950年9月 3日,七十四岁的张静江病逝于纽约。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等都纷纷电唁,并给遗属汇寄治丧费。9月 16日,台湾“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中央党部”特设灵堂公祭,蒋介石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亲书“痛失导师”的挽词。六年后,在张静江八十岁诞辰纪念会上,蒋介石又为其题词:“毁家纾难,以从事革命,踔厉无前,以致力建设,侠骨亲情,高风亮节,一代典型,邦人永式。”
一代人杰,如此人生,不算悲剧,更不妄虚度。
张静江故居在湖州古镇南浔,是典型的江南豪宅。大厅内有清末状元张謇所题的匾额“尊德堂”,中堂系谢公展的画作,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则为翁同龢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国革命家的风范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