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野史秘闻 >

热门推荐

古代美女妃嫔殉葬:朱元璋46名妃嫔被迫殉葬事件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7

踢开木床,一命呜呼。十年后金黑等朝鲜婢女回到朝鲜,朝鲜史官记下她们的亲眼所见,即是《实录》中的这段记载。

  殉葬的妃嫔,往往都是宫廷中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名叫郭爱的宫人,进宫不到一月,连宣宗的面都没见过,就被迫作了殉葬人。《明史·后妃传》中载:“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才华横溢的郭爱临死前给世人留下了一首楚辞,字字血泪,嗟叹命运的捉弄,更声讨了吃人的人殉制度,揭下了封建帝王伪善的面具。


  当时人殉不仅出现在皇帝的葬礼中,诸王的葬礼中人殉也屡见不鲜,在正史的记载中就可窥一斑。《明史·诸王传》载: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愍王朱薨,“王妃殉”。

  永乐十二年郢靖王栋薨,“王妃郭氏,……遂自经”。

  宣德元年(1426年),唐靖王朱琼烃薨,“妃高氏未册,自经以殉,诏封靖王妃”。

  宣德五年(1430年),蜀靖王朱友薨,“妃李、侍姬黄皆自经以殉”。

  正统三年(1438年),卫恭王朱瞻埏薨,“妃杨氏殉,赐谥贞烈”。

  正统四年(1439年),越靖王朱瞻墉薨,“妃吴氏殉,谥贞惠”。

  正统四年(1439年),周宪王朱有薨。因朱有生前曾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下旨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圣旨未到,“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

  另外,考古发掘也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2006年年初,湖北钟祥郢靖王墓考古发掘队在清理该墓东、西两耳室过程中,发现了6个腐朽的棺材,证明除了王妃,当时还有六名女子为郢靖王殉葬。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正史中记载下来的应该只是少数,大概只涉及王妃及部分有名分的女子,而没有记载的却是大多数,当时诸王葬礼都应有许多女子殉葬,而这些女子却根本连被记载下来的资格都没有,成为无名冤魂在地下陪伴着帝王。我们从上面明英宗“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的圣旨中也可以看出,诸王死后,随伺的女子本当都该殉死的,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了。关于这一点,正史中还有一条佐证: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废景泰帝为王,不久景泰帝暴亡。据《明史纪事本末》载:“王薨,祭葬礼悉如亲王,谥曰戾。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殉葬。”景泰帝以王礼入葬,嫔妃都被英宗逼死殉葬,《明史》说“景帝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可见诸王死后人殉几乎已成定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