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杀入紫禁城的农民起义: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3

  林清杀入紫禁城的看点,除了一个流氓无产者的野心之路外,还有民谣谶语等口号在起义中的使用。黄仁宇先生说,中国的民变,通常在开始时,带有几分离奇和神秘的色彩。民谣和谶语就是其中的表现。民谚不用说了,谶语是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从黄巾起义时的“苍天当立,黄天已死,天下大吉,岁在甲子”,到元末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再到林清等人的一系列的谣与谶,农民起义对它们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它们在组织民众、扰乱社会民心方面很有用。

  在缺乏大众教育、底层社会流动不足的古代社会,口耳相传的民谣和谶语的作用惊人。这些话语多少带有真实的信息或者贴近百姓的生活,让人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更多的谣与谶经过了别有用心的加工和传播,体现了部分民众对局势发展的预期,容易获得认可。即便获得不了部分听众的心,起码也在他们的心中投下了一个阴影,达到了预期效果。所以,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很重视谣与谶。底层百姓从中得到安慰,继续艰难的生活;上层人物利用它们造势,在脸上贴金或者给暗处遮羞。传说出身底层的明太祖朱元璋迷信谶语,曾让刘伯温占卜明朝的历数,刘伯温算出来的结果是“遇顺则止”。什么意思呢?“顺”代表什么?朱元璋将“顺”字拆开看,认为是“三百零八”的意思,引申为明朝有三百多年的国运。老朱想想,朱家能坐那么多年的龙椅,也够了。结果明朝不到300年就灭亡了,朱元璋算得并不对。但这谶语却公认是正确的。因为明朝末期遇到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和关外的“顺治”皇帝,双“顺”临头,明朝的江山能不亡吗?

  要杜绝林清攻入紫禁城这样的头条新闻再度发生,治本之法是消灭流氓无产者产生的土壤。这显然难度极大。嘉庆皇帝与其下诏自责,不如加紧对社会舆论的搜集,关注民谣和谶语。王朝可以建立专门的舆情和谣谶部门,对民变不能治本也可治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